首页
Portal
主页
免费网站
新手入门
网文教程
写作素材
描写词汇
新站yusxz
发表
发布文章
提问答疑
搜索
越努力,越幸运
个人免费公益网站
加油
我的收藏
提问答疑
我要投稿
碧水干货
主题分类
文案
大纲
细纲
人设CP
感情
剧情
节奏
爽感
文笔
钩子
区别
鸡汤
扒榜
技巧
避雷
沙雕
答疑
交流
情节
单篇
红猪侠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维护人物性格及小说的整体风格
碧水干货
114 人阅读
|
0 人回复
Q:大人,我想问的是,一个故事的风格在开始时定为轻松型,但写着写着,感觉便不同了,因人物所经历的而变换了心情,一个人身上有许多种性格,有的容易看出来,有的要被某些事激发才会爆发,只不过要看本人的控制能力自制力有多高了,那么,因为主角的性格与遭遇而导致文风的改变,前后截然不同,该如何处理?如何让整体风格不凌乱突兀?
A:一个故事的风格在开始时定为轻松型,但写着写着,感觉便不同了,因人物所经历的而变换了心情,一个人身上有许多种性格,有的容易看出来,有的要被某些事激发才会爆发,只不过要看本人的控制能力自制力有多高了,那么,因为主角的性格与遭遇而导致文风的改变,前后截然不同,该如何处理?如何让整体风格不凌乱突兀?
你所说这类文章,也是我经常看到的文章。
如果你的整体构思已经完成,还没有动笔,那还比较好处理,这个我们就不多讲了。
就像大多数写手一样,这种问题只会出现在网络连载的时候。那么,正如上面答逆水一汐的问题一样,首先,要把转变的功夫做足,让情节趋于合理。然后就是比较花力气的地方了。把自己原来的章节多看几遍,找到你原来喜欢用的句式,写到轻松风格时经常用到的词汇,在后文有意识地添加到文章中,但不要过分哦,不要和现在的情节有过多的冲突。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加大非主角人物的作用,这些人物受你主流情节的影响比较小,在性格上尚没有太多的变化,在你的文章转型之后,你可以时不时让这些人物出场一下,使用他们原来惯用的语气和动作,这样也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好总体的筹划。
Q:等不及了,先问好了:
因为我是新人,没什么经验,往往是一有什么好想法(或者说是所谓的灵感,汗——)就立刻提笔来写。一开始当然是左右逢源宛如滔滔洪水,可到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不写吧觉得可惜,而且挖坑不添摔到小朋友也是不好滴,勉强写下去可什么主题拉情节拉早就跑道西伯利亚拉都拉不会来。
请问红猪SAMA能不能传授一些把握文体的妙招
A:这个问题在于,如果你已经开始写了,我大概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但可以谈一点体会,一般说来,我的每个系列最短也会构思在6个月以上。灵感这个东西实在是令人难以割舍,如果有好的桥段,我会把它写下来,但就是一小段,用我正在构思的文章中的主人公当主角就可以,天长日久,时时翻看这些桥段,就知道哪个是可以用的,哪个是不可以用的,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比方说前些时间写的《白帝城》灯会游湖一段,大概是在五年前写的,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章用它,直到最近才重新拿出来,补充了一些现在的必要情节;同样主人公也是方白帝的桥段还有很多,但这次都没有用。所以,文章有时还在于忍隐和舍得。
还有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问题,有个方法是先想好结尾,一个结尾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以一对男女大学生恋爱开头,可以导致无数种结局,定下一个,随便怎么爱好了,最后总能展示你想要的主题的。上山下乡的,是创伤纪实;抗美援朝的,是忠君爱国;进大公司工作后来被第三者插足的,是现代都市言情,等等等等,当中的桥段随便你添加都可以阿。
Q:写文到底是为读者的喜好来安排结局好呢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好呢?
如果自己想写的结局被多数人都不能接受的话,那么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己见,还是顺从大家的意思?
A:这个我可以明确地说:我是坚持己见的。如果大家不能接受的话,有两个原因,1,情节符合情理、逻辑,但是太令读者伤心,这个只好让读者自己承担风险了;2,结局完全不符合逻辑,文章已经写完,改还是不改,这个就看写手自己的良心了。
Q:一般是写提纲扩充 还是全部写完修改?请问哪个更好一点?
A:对于保持人物的统一性,这两种方法我都试过,对保持人物性格统一性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影响。无论你怎么开始,关键的问题是要考虑:如果你有条故事大纲,编了几个桥段,还有一个感人的结局,现在开始安排人物了,外貌姑且不谈,只说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否能保证他能完成你给他布置的任务呢?同理,你编排了一个人物,他的性格如何如何,你很喜欢这个人物,给他添加故事的时候,你也要考虑主人公会不会去做你让他做的事。
这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或者命运决定性格。如果你添加了不适当的情节和细节,人物的形象就受到影响。比方说,你提纲里要有一段主人公在面对别人挑战,奋起反击的情节,如果你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理智、非常善于忍隐的人物,那么在身负重要任务的时候,完全不会在意别人的冲撞,这场架就打不起来了。这个时候的处理就要注意,这个情节是不是和主人公的性格有冲突?如果架一定要打,那么就要设计其他的情节或人物,对这个情节进行必要的补充。
除情节以外,还有其他影响人物性格一贯性的因素,我们在下面讨论。
Q:偶想问的是,怎样才能使文章中人物说的话符合那人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况,总觉得自己的文中有些对话很空洞啊?
怎么样用最简单的描写让人物"活"起来呢?
A:这两位问的都是描写人物性格的细节问题,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我们将会描述的细节分解开说,大体是:表情、语言、动作,乃至小说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描述。服装、器皿(比方说妙玉的茶碗)、陈设这些东西也有辅助作用,但我这里就不敢多加论述了。
人物要活,首先在落笔之前,应把即将写的情节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只当是走台好了。就说一个口渴的冒失鬼走进屋来喝了杯茶,和他朋友说了几句话。那么我们开始,首先选取你的视角,你是在屋里看这个人走进来,还在屋外看这个人走进屋去?如果你在屋里,外面是晴天还是下雨?他是光头还是打伞?走进屋来的姿态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喝茶会产生什么问题,他会有什么反应,根据反应会说什么话?以什么姿态离开的,之后他的朋友会对别人说他什么?
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这个练习:
外面劈劈啪啪的脚步山响(你的视角选在屋里,这样比较合理),
像是故意踩在今年的春雨里(这里交待天气状况,这样读者的视线才能从屋里向屋外望去),李四蹙眉抬起头(如果李四是个有洁癖、爱臭美的施虐狂,就会一付皱眉挤眼的臭德行),
院中蒙蒙的只是那脚步溅起的水雾,因此等张三人影闪进来的时候(此处描写张三的行走姿态),
李四竟觉得是这春天的湿润一拥而入了(李四是个爱臭美的人,所以才会有这种小资想法)。
“水!”张三不及掸去头发上的水珠,围着李四转了一圈,径直从他手上将茶碗夺了去。(要注意的是,张三是个冒失鬼,粗线条的人,所以这里的语言简洁一些为好,另外说“水”,与说“茶”还是有区别的。)
“丫头,”李四叹了口气,“再给我端盏茶来。”
张三忙喝干了杯中的茶,对那丫头叫道:“不忙、不忙!”说着将茶盏塞回李四手中,道:“你接着用,我不嫌你脏。”
李四的眼角默默跳了跳(他忍耐到了极限),慢慢透了气(施虐狂即将发飙),丫头(似乎是个伶俐的丫头)却看得清楚,推着张三走到门前,道:“老爷正房里等着你呢,快去快去。”
“哪个老爷?”张三摸着脑袋问着,已被丫头又轰到了雨里(这是个没头脑)。
李四将茶盏推在一边,冷声对那丫头道:“下回谁再让这个混世魔王进院子,我就杀了谁!”(这是个不高兴)
这是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丰富你的文章,其中还有其他的手段可以用,以上述文章来说,李四用的茶盏,张三穿的衣服都可以用来描绘人物性格。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对话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描写方式,所谓对话的空洞,可能是因为有些信息你在前面已经交待过了,这个时候只是为了对话才对话了。因此我觉得如果你的对话信息量不够的话,索性就不要对话。我个人是喜欢用对话交待情节,以至于编辑认为我的双引号实在是太多了。如果马甲怎么了希望能将对话写好,我觉得你可以看一下我的《风火流星锤》(这么说实在是太不要面孔了),那里面的对话还是比较多的,我亦竭尽全力地将每一句话和人物性格配套使用。当然要是愿意的话,将红楼梦翻出来,看他的对话,结合你所知道的人物性格,一句句地去品味,一定会大有收获。
Q:为什么我的文风变得非常快,前一章还是这个风格,下一章就变了,我自己也把握不好,该怎么做呢?
A:还是老问题,我的建议是:1多读你自己满意的文字;2 在没有明确故事发展主线的时候,不要动笔写;3 挑一本你喜欢的作家的书,边写边看边模仿。
Q:如何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A:人物的原型应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个原则大家都懂,但是写文的时候却很难做到,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人物已经失真了。而且如前面一位同学所说,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动以及作者的心情而产生……前后不统一的情况呀。
我文章中的人物有很多是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个金科玉律。人物性格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足够的情节来保证这个转变的合理性就可以。
Q:如何令文章张驰有度厚积薄发捏?
A: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写长篇时容易浮燥,铺垫不足,要么不是太拖沓就是进展太快,往往达不到希望的效果。但是又不知怎样引导情节间的过渡,只是单纯地用事件来衔接情节,这样的小说显得很单薄。再就是细节描写太多,但营造气氛和埋伏笔时似乎又是必须的,把握不好那个度。
这个问题比较大,不是很好回答。我只能说一点体会。动笔写一段文章的时候,要想:我要告诉读者什么东西,我写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的这段文章中哪些信息对文章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进而考虑整个文章要交待什么样的主题。
比方说,写一个人物,是美食家,他的生活也是以品尝美食为乐,那么,我们应该多写他吃饭的场景,相比之下,他早晨起床挑衣服穿的场景就不用过多去写。
如果你不怕寂寞,不怕麻烦,真正地想写文章的话,我觉得应该做到让你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细化起来,在写过场戏的时候,可以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
在文章中出现的铺垫情节有没有用,与后文有没有联系?
描写的景物对渲染人物心情、事件气氛或交待背景有没有起到作用?
出场的新人物对情节有没有推动作用,他下一次出场会是什么时候,之间的时间中,他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
人物为什么要说以下的对白,他说这句话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
人物为什么要做以下的动作,他做这个动作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我并不善于解读别人的作品,所以只能拿自己的文章出来说事儿,我们来看风火流星锤中铁还三出场前的一段场景:
“不必,不必。”李师爷忙道,“府里有跟着姨太太的女琴师,一样好。”
飞娘这等场面见得多了,也不以为意,正想着拿出一肚子陈辞滥调应付过去,却见刘府的门丁匆匆跑至李师爷身边,俯耳说了几句话。
李师爷不住点头,“噢”了一声,“快进去告诉老爷知道。我且出门迎他。”他向外紧走,脚步竟有些慌乱。
其实在这里,加入飞娘可能要说的“陈辞滥调”,也算一段情节,可是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吗?第一,她这段话很难写;第二,她面对李师爷的圆滑世故在前文已有交待,这里不必再重复了;第三,李师爷听不听这段话结果是一样的,铁还三这个煞星总会出来搅局,飞娘也不会被留在刘府。所以我可以选择让这两个事件接连发生,这样文章中可以少说一些废话。
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在堂会第一天这段时间中:
为什么不描写刘府的景观呢?
为什么要细写杜风龄的神情呢?
为什么要写蔲儿的美貌呢?
为什么要写蔲儿自持当家正旦的身份,只是在台上盈盈作福,自有垂髫的小师妹们一窝蜂上来捡赏钱这个情节呢?
为什么不在堂会一开始就把刘恒宇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呢?
至于情节过渡有很多办法,分段、另起标题、点出时间点让情节跳跃前进等等都是省事、省力的好办法。有些过渡场景不必一定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用人物对话来表述。拿辟邪剑中第十七章,李怒最后一段的文章来举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过场戏,我需要将文章的场景从草原立即转回到京城,虽然我做得并不好,但是可以讨论一下当时的想法。
一,使用时间点来标明事件进程。这样,当场景突然转回京城时,也不会太过突兀,因为读者的注意力是让时间标题吸引的(这当然是我臆想的)。比方说:
此后一个月里……陆过、李师连同胡、吕两家的东主伙计四处奔走,劝说牧民献马参战。
八月头上……
八月二十二……李家的大小姐怒姑娘出阁的好日子。
然后就是
九月初九,重阳。皇帝侍奉太后登城北玉指山礼佛,朝中府寺部院大员均都随行。陆过才回京……
好了,我们直接跳回京城了。
二,那么八月二十二之后的事情怎么交待?我们用人物对话来描述:
陆过收着了辟邪的帖子,忙驱马至飘夏桥赴约。伙计殷勤地接了缰绳去拴马,陆过抬头,辟邪已在暑楼顶层的窗口看着他微笑。
“好马!”辟邪一见他便赞道。
李师也在座等着,道:“那是我妹妹的马,陆过原来的那匹又老又丑,不像话,我妹妹受了他的恩惠,便送他骏马还情。”
然后用他们的对话,将陆过在李怒婚礼之后做的一些正经事说了出来。如果要是直接写过场戏的话,我们可能要涉及到:陆过对李怒的情感怎么处理?陆过与白二怎么见得面?怎么聊天?他又怎么想到茶马制?这些过场对读者来说可能太枯燥了(其实对写手来说恐怕更加枯燥),不如就这样虚写。
Q:几个人物的故事并行的时候,怎样合理调配而不至于分散了主题呢?
如果你的并行故事会分散主题,我觉得这本身就是问题,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他们的故事会分散主题?如果他们的故事对情节都是有推动作用的话,怎么会分散主题呢?
A:请允许我冒昧地将两位划分为冲动性的选手。我觉得触动你们写文章的,还是灵感和感动。我觉得能短篇写完的小说,就没有必要写成长篇,不能加入的情节和感官,就不要加入。如果将一篇优秀的短文改成了一篇失败的长文,我觉得是不划算的。没有必要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觉得不错的细节、情节、感官等等都加进去阿。如果只是片断,还不能连成文章,就再忍忍,确定你自己想说什么了,再动笔写。
如果想真正地认真地去写文章,我觉得还是忍受和舍得两点吧。
上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当你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时 你会选择等待;当你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时 你会选择奔跑。
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