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文笔的建议



  技巧一:

  看过很多贴子,从来都是泛泛而谈的多写多读,都是正确的废话,都知道写啊读啊能提升我还要建议干嘛?

  然后lz经历了一阵艰苦卓绝,一字一字扣字眼,一段一段对比的时期,勉强摸到一点点东西,只适用于一直困在文笔差的境界的做做参考

  注意:

  1.只是建议,看官不想做就不做,别嘲别讽也别杠,我真被杠怕了

  2.可以讨论,有杠立即弃楼深山

  3.lz非全知全能,不了解的我就不说了,也说不出来

  每次看到说买字典的建议lz心里一阵拔凉。

  同样是写小说,为什么人家3500常用汉字写出的你都认识,却就写不出来人家的画面感?人家人物的立体感?

  和识字量无关,说到底是叙事方式出了问题,而且很容易改变

  以前写在隔壁的,作者是lz自己,直接拿来用

  以前辅导书里叫“叙述”和“展示”

  叙述没有画面感,是总结陈述

  展示有画面感,有代入感

  ①叙述:这句话说完,他显然已经不安了,颇有些为难

  ②展示:这句话说完,他脸上没了血色,手足无措地站着,想说些什么又止住了

  ③更进一步展示:话刚说完,他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手脚不知放在哪才好,想辩解两句,又一句也说不出来

  大多数人都困在①无法前进,有部分人能够进入②,当看到有③这种描写出现时,十之八九是好文了

  这类词汇是文笔苦手最容易陷落的重灾区:

  词汇:痛苦、伤心、难过、开心、愉快、忧郁、惋惜、可惜、可怜……

  修改建议:这类情感词汇要展开写,将人物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最好再搭配对话、人物动作、心里想法

  注意:不是说不能保留

  常见陷阱句型:他有些xx了

  常见搭配有:他看起来有些难过,他开始难过起来,显然他难过了

  标志词:看起来、有些、开始……起来,显然

  修改举例:

  他有些痛心→他的心痛得快撕裂了

  他有些难过→他的心像是被轻轻捏了一把,酸酸涨涨的,他捂住脸,只得承认,他有些难过了

  他有些惋惜→“这样啊!”他叹了一口,淡淡失落,也不再挽留,“那我就不管了。”

  接下来会是很多琐碎的东西,

  (求生欲:以下词汇酌情删改)

  1.看起来、想起来、听起来

  她看起来很漂亮→(画面)她长发飘飘,白衣胜雪

  他想起来六年前他来过这里→(内心独白)六年前他来过这里

  2.觉得、认为、以为、原以为

  (求生欲:有这类词尽量删除)

  他认为是他太蠢了→(心里独白)他太蠢了

  他以为不会这样的→(心里独白)不!事情不该这样!

  练习:他觉得他妈妈不会作出这样的事

  人物动作描写以动词句为主,所以要将句子改回动词句:

  1.把、被、将、让改为动词句

  如:他把门关上→他关上门

  恶狗被他一脚踢开→他一脚踢开恶狗

  他将孩子带回了家→他带孩子回了家

  他让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

  2.将动词做形容词的句子,修改回动词句

  xxxxx的主角→主角xxxxx

  正在开窗的少年回过头来

  少年正在开窗,回过头来

  3.用手/脚xx(动词)物品

  用手推开门→推开门

  用脚踢开门→踢开门

  用手把辣椒糊了一脸→糊了一脸辣椒

  4.量词xx(动词)

  一脚踢开门→

  一手推开门→

  一手端着酒杯→

  量词还是看作者个人使用,有人可能很注意“单手举杯”,“单脚踢门”的画面感

  以上,全部酌情删改!(求生欲)

  句子:他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词汇:不可置信、不可思议、惊恐万分、一脸痛心、悲喜交加

  这类词和上面的情感词汇属于一个类型

  句型:他xx地看着他

  lz没百度到上面词是什么词,反正是用来修饰动词“看着”,修改方法依然是把“怎么样”看着具体写出来。

  他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他两眼瞪得溜圆,惊讶的嘴巴几乎能塞下一个鸡蛋。

  lz以上所说,并不是非黑即白,遇到这些词要全部消灭一个不留(那他大爷的是蝗虫过境),你要把笔墨放置在值得放的人身上,比如主角,比如某个角色的重要时刻,小喽啰炮灰,或是不重要的场面,一笔带过完全完全没!问!题!

  那是用什么表达画面感的?

  是人物动作、神态、肖像、心里独白(相比之前增加了肖像)

  这一句再强调一遍,因为lz以前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对话描写,人物画面感不够立体。

  后来经过对比发现,lz的写文方式是:

  小明淡淡皱了皱眉,道:“”

  小红闻言,羞红了脸,道:“”

  小明闭上嘴,突然,小红眼睛紧紧闭上了。

  小明又皱了皱眉。

  小红的眼捷轻轻颤动。

  以上看似没问题,但总觉得画面没张力。

  原因是:将所有描写聚焦在人物肖像上(五官),没有进行全身的肢体描写,画面也就打不开。

  这是lz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坎,有相同困扰的可以借鉴,没有的直接越过即可

  以前总结的描写词汇:

  (肖像+情绪)

  轻声,低声,闷声;

  轻笑,含笑,大笑,干笑;

  点头,挑眉,低头,眯眼,抬眼;

  茫然,无奈,迟疑,犹豫,忐忑,羞涩;

  硬着头皮,语气轻松,故作轻松

  lz直接说更进一步的画面感与代入感的问题

  ②:这句话说完,他脸上没了血色,手足无措地站着,想说些什么又止住了

  ③:话刚说完,他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手脚不知放在哪才好,想辩解两句,又一句也说不出来

  画面感和代入感,还是用这个例子更加直观

  有兴趣的可以停在此楼钻研一下两句有什么不同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将她的视野遮得密不透风

  ③“怎么了?”小明没给她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直接把她推回房里,关紧了门。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她眼前被遮得密不透风。

  ③“怎么了?”小红还没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她就被推回房里。下一刻,门关上了。

  首先,先了解两个不同的视觉角度:

  你想像自己是一个导演,你笔下的人物(演员)在你镜头前演绎故事,看着他们演对手戏,用镜头记录下这个故事。

  这是画面感。

  你想像自己是一个演员,你看不见导演看不见镜头,你就是角色,角色就是你。你看到角色所能看到的,听到角色所能听到的,感受角色所能感受的,你们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就是代入感。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将她的视野遮得密不透风(导演视觉)

  ③“怎么了?”小明没给她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直接把她推回房里,关紧了门。(导演视觉)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她眼前被遮得密不透风。(切换为女性角色视角)

  ③“怎么了?”小红还没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她就被推回房里。下一刻,门关上了。(切换为女性角色视角)

  如果你一直站在导演视觉,描述得很有画面感,但也隐隐有一层疏离感

  只有站在演员视觉(角色本身的视角角度),看到角色所看到的,就会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这部分也超简单,就是不太容易发现“导演视觉”的

  lz找例子到吐血

  先放最浅显的

  她被一阵哀哀切切的哭声惊扰,醒来了。(导演)

  一阵哀哀切切的哭声传入耳中,她皱了皱眉,醒了。(演员)

  他醒来,观察四周,发现都是流动的水。(导演)

  他睁开眼睛,环视四周,都是流动的水。(演员)

  他抬头一看,看到一张巨大的人脸。一双冰蓝色的眼睛正看着他(导演)

  他抬起头,陷入了一双巨大的冰蓝色的眼睛里。(演员)

  巨人托着他,不让他沾水。(导演)

  他坐在巨人的手里,一点水也没碰到。(演员)

  他一看男孩殷勤的姿态,挤眉弄眼,戏谑道:“带女朋友来啊!”

  他挤眉弄眼,指指后面的女孩,戏谑道:“哇哦~是你女朋友吧?”

  重灾区:一看xxxx的样子,这类语句通通删除,把画面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出来

  例句:一看他纠结/难过/快乐/卑微的样子

  他显然一副xxxxx的样子

  他明显xxxxxx的样子

  最简单的从画面感找代入感的方法:把你的灵魂灌输到角色身体里。

  你只能

  看到他看到,

  听到他听到

  闻到他闻到

  体验他所有的感受,也只体验到他的能体验到的

  新手的问题是,对这些工具不分主次,胡乱使用

  老手则是有条不紊,交错使用工具

  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是最大的大忌

  这两个例子是lz旧文里弄出来的,有视觉角度混杂,也有乱用叙述。

  他敏捷地原地跳起,像一道闪电,向大树后面闪过,原地只剩一道残影。

  (当时想表现这个人一闪而过,原地没了影子,也是导演视觉)

  改:他动作敏捷地跑到大树后面。

  (注意词汇:向xx跑过去,典型导演视觉,更改为动词句)

  他锐利的目光直直冲跑向大树后的男孩射过去,随即他整个人迈开长腿,捉住男孩肩膀。

  改:他锐利的目光直直落在男孩身上,几个大步追上去,按住男孩肩膀。

  (跑到大树后的男孩,xxxxx的xx,不槽了)

  (锐利的目光直直射在男孩身上,导演视觉。)

  (他整个人xxxxx,只有第三角度的导演视觉能看到他是整个人,不是半个人也不是一个人。

  如果是代入视觉,人物绝不可能看见自己“整个人”的)

  lz快一年多摸索出来的东西全在这儿了,以后再遇到说“练文笔?多写多看”请用这个砸他。

  最后再说一点点边角料:

  两个“滥用”,两个“注意”

  1.滥用关联词

  很多新手的关联词用到泛滥成灾啊

  因为他妈妈这样想了,所以他也不太计较了,虽然心里总有点不舒服

  真的超不舒服啊!

  只要不影响句意能删则删,转折关联词看上下文决定是否保留

  2.滥用模糊词

  词汇:大概、可能、也许、应该、几乎、似乎、好像、算是、貌似、差不多

  咱们不是在写说明文,不需要为了精确性搞这么多模棱两可,不影响句意就删除。

  3.“了”的问题。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在汉语里起到过去时的作用,和“已经”一样。

  例:

  进行时:我在吃饭

  过去时:

  我吃饭了

  我已经吃过饭了

  非常强调进行时的打斗画面,总是用“了”容易破坏阅读感受,对这个字要有点戒心

  4.两个关联词

  词:随即,然后,

  一样,对强调“正在进行”的画面感有影响,上面例句有,需要注意。

  愿大家文笔max

  Q-A

  z去特意看过不少很有画面感的文,其实那些作者依然在大量使用这些词:伤心,难过,纠结,不敢置信

  但是你会发现,作者们都是混在有画面感的句子里一起用。

  新手:他有点难过,羞愧低下了头

  老手:他肩膀耷拉下来,眉毛也低垂了,两只手都不再那么欢腾了,他太羞愧了。

  你看,老手只把这种词汇当作不重要的作料,而新手却当成了主料

  &&&

  我只是看到有的文明明是第三人称的,可心理描写的时候,就爱用第一人称,然后就读起来很矫情

  刚刚看了一下自己的新章,发现觉得/认为这种词语完全可以删除,不影响后面的句子完整性。

  我目前的问题是,喜欢在“说”“道”“问”之前加上神态或者动作描写,比如闷声道,开心道……然后写着写着就发现这种词很匮乏,总是重复地用,可单单使用一个“道”、“说”,我又觉得很单调,大大,这种怎么解?

  1.他说:“我们分手吧”

  2.他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3.他压低了声音,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4.他压低了声音,凑到小明耳边,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5.他左右环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压低了声音,俯下身体,凑到小明耳边,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6.他环顾四周,很好,一个人也没有,这样就可以大胆地说了。他深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俯下身体,凑到小明耳边,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1.光秃秃的他说

  2.加了个情绪词

  3.展开了情绪词

  4.添加了肖像动作“凑到耳边”

  5.添加了两个身体动作,“环顾四周”,“俯下身体”

  6.添加了个人内心独白

  我还是没太明白你的第一个问题

  对话部分你对照这个来看

  &&&

  这一层重点排!是我的问题了!

  但是还有一个地方不解,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我个人习惯多是第三人称,之后会尽量多用第一人称的!谢谢楼主

  并不是说一定都要第一人称(演员视觉)才好

  lz一直称呼第三人称为导演视觉,以前也叫过“全景视觉”,因为它是在有限的画面里容纳足够多的人物。这种视觉也是很必须的。

  你去随便拉一部电视剧看看,有全景(一堆人物),也有近景(单个人物)。

  第三视觉该用就用。

  第一视角,你看这段描写是不是个人主场,要通过他的角度看世界。

  还是之前说过的,lz去看过很多好文,这两种视觉依然是错落有致地排列,并没有非黑即白谁对谁错之分

  &&&

  想问一下lz,整篇文章里是需要适时切换“导演”“演员”的视角。还是说从一而终更合适一些的?

  宝贝千万别从一而终,非黑即白是大忌

  啊好的,感谢楼主回复,那能问一下什么场景适合“导演”,什么场景适合“演员”吗?另外,转换的时候要怎样才能不生硬呢?

  宝贝,去随便找一集最近看过的电视剧,开剧前五分钟,留意观察什么时候是很多人的导演视觉,什么时候是只有一个人的演员视觉。

  相信我,过五分钟,你就会发现,剧演得真好看。

  lz之前也过于纠结,看剧晃时得眼花缭乱,从此索性不再管了

  不用过于纠结视觉,你写单人的部分就用演员视觉,想写很多人,就用导演视觉

  太过纠结,容易本末倒置。

  技巧2:

  以前写在隔壁的,作者是lz自己,直接拿来用

  以前辅导书里叫“叙述”和“展示”

  叙述没有画面感,是总结陈述

  展示有画面感,有代入感

  ①叙述:这句话说完,他显然已经不安了,颇有些为难

  ②展示:这句话说完,他脸上没了血色,手足无措地站着,想说些什么又止住了

  ③更进一步展示:话刚说完,他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手脚不知放在哪才好,想辩解两句,又一句也说不出来

  大多数人都困在①无法前进,有部分人能够进入②,当看到有③这种描写出现时,十之八九是好文了

  lz当前只讲述①②的区别

  ①:直接用一个词“为难”“不安”概括角色的外在表现

  ②:具有画面感,将“为难”,“不安”的具体画面都写了出来。

  那是用什么表达画面感的?

  是人物动作、神态、心里独白

  这类词汇是文笔苦手最容易陷落的重灾区:

  词汇:痛苦、伤心、难过、开心、愉快、忧郁、惋惜、可惜、可怜……

  修改建议:这类情感词汇要展开写,将人物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最好再搭配对话、人物动作、心里想法

  注意:不是说不能保留

  常见陷阱句型:他有些xx了

  常见搭配有:他看起来有些难过,他开始难过起来,显然他难过了

  标志词:看起来、有些、开始……起来,显然

  修改举例:

  他有些痛心→他的心痛得快撕裂了

  他有些难过→他的心像是被轻轻捏了一把,酸酸涨涨的,他捂住脸,只得承认,他有些难过了

  他有些惋惜→“这样啊!”他叹了一口,淡淡失落,也不再挽留,“那我就不管了。”

  接下来会是很多琐碎的东西,

  (求生欲:以下词汇酌情删改)

  1.看起来、想起来、听起来

  她看起来很漂亮→(画面)她长发飘飘,白衣胜雪

  他想起来六年前他来过这里→(内心独白)六年前他来过这里

  2.觉得、认为、以为、原以为

  (求生欲:有这类词尽量删除)

  他认为是他太蠢了→(心里独白)他太蠢了

  他以为不会这样的→(心里独白)不!事情不该这样!

  练习:他觉得他妈妈不会作出这样的事

  人物动作描写以动词句为主,所以要将句子改回动词句:

  1.把、被、将、让改为动词句

  如:他把门关上→他关上门

  恶狗被他一脚踢开→他一脚踢开恶狗

  他将孩子带回了家→他带孩子回了家

  他让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

  2.将动词做形容词的句子,修改回动词句

  xxxxx的主角→主角xxxxx

  正在开窗的少年回过头来

  少年正在开窗,回过头来

  3.用手/脚xx(动词)物品

  用手推开门→推开门

  用脚踢开门→踢开门

  用手把辣椒糊了一脸→糊了一脸辣椒

  4.量词xx(动词)

  一脚踢开门→

  一手推开门→

  一手端着酒杯→

  量词还是看作者个人使用,有人可能很注意“单手举杯”,“单脚踢门”的画面感

  以上,全部酌情删改!(求生欲)

  修正一个病句:

  听到声音,正在开窗的少年回过头来

  少年正在开窗,听到声音,回过头来

  原句简直惊悚

  句子:他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词汇:不可置信、不可思议、惊恐万分、一脸痛心、悲喜交加

  这类词和上面的情感词汇属于一个类型

  句型:他xx地看着他

  lz没百度到上面词是什么词,反正是用来修饰动词“看着”,修改方法依然是把“怎么样”看着具体写出来。

  他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他两眼瞪得溜圆,惊讶的嘴巴几乎能塞下一个鸡蛋。

  lz以上所说,并不是非黑即白,遇到这些词要全部消灭一个不留(那他大爷的是蝗虫过境),你要把笔墨放置在值得放的人身上,比如主角,比如某个角色的重要时刻,小喽啰炮灰,或是不重要的场面,一笔带过完全完全没!问!题!

  lz去特意看过不少很有画面感的文,其实那些作者依然在大量使用这些词:伤心,难过,纠结,不敢置信

  但是你会发现,作者们都是混在有画面感的句子里一起用。

  新手:他有点难过,羞愧低下了头

  老手:他肩膀耷拉下来,眉毛也低垂了,两只手都不再那么欢腾了,他太羞愧了。

  你看,老手只把这种词汇当作不重要的作料,而新手却当成了主料

  lz肚子里那点东西要掏干净了,一会儿说更进一级的画面感与代入感

  说说lz的练习方法吧,直接去淘文,明显有这些问题的新手的文(感谢评文贴,阿门),然后在免费章节部分拉出一段文字,一句句对照修改

  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找自己错误错误,找别人的倒很666

  那是用什么表达画面感的?

  是人物动作、神态、肖像、心里独白(相比之前增加了肖像)

  这一句再强调一遍,因为lz以前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对话描写,人物画面感不够立体。

  后来经过对比发现,lz的写文方式是:

  小明淡淡皱了皱眉,道:“”

  小红闻言,羞红了脸,道:“”

  小明闭上嘴,突然,小红眼睛紧紧闭上了。

  小明又皱了皱眉。

  小红的眼捷轻轻颤动。

  以上看似没问题,但总觉得画面没张力。

  原因是:将所有描写聚焦在人物肖像上(五官),没有进行全身的肢体描写,画面也就打不开。

  这是lz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坎,有相同困扰的可以借鉴,没有的直接越过即可

  那是用什么表达画面感的?

  是人物动作、神态、肖像、心里独白(相比之前增加了肖像)

  这一句再强调一遍,因为lz以前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对话描写,人物画面感不够立体。

  后来经过对比发现,lz的写文方式是:

  小明淡淡皱了皱眉,道:“”

  小红闻言,羞红了脸,道:“”

  小明闭上嘴,突然,小红眼睛紧紧闭上了。

  小明又皱了皱眉。

  小红的眼捷轻轻颤动。

  以上看似没问题,但总觉得画面没张力。

  原因是:将所有描写聚焦在人物肖像上(五官),没有进行全身的肢体描写,画面也就打不开。

  这是lz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坎,有相同困扰的可以借鉴,没有的直接越过即可

  1.他说:“我们分手吧”

  2.他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3.他压低了声音,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4.他压低了声音,凑到小明耳边,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5.他左右环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压低了声音,俯下身体,凑到小明耳边,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6.他环顾四周,很好,一个人也没有,这样就可以大胆地说了。他深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俯下身体,凑到小明耳边,闷声说:“我们分手吧”

  1.光秃秃的他说

  2.加了个情绪词

  3.展开了情绪词

  4.添加了肖像动作“凑到耳边”

  5.添加了两个身体动作,“环顾四周”,“俯下身体”

  6.添加了个人内心独白

  我还是没太明白你的第一个问题

  对话部分你对照这个来看

  我只是看到有的文明明是第三人称的,可心理描写的时候,就爱用第一人称,然后就读起来很矫情

  刚刚看了一下自己的新章,发现觉得/认为这种词语完全可以删除,不影响后面的句子完整性。

  我目前的问题是,喜欢在“说”“道”“问”之前加上神态或者动作描写,比如闷声道,开心道……然后写着写着就发现这种词很匮乏,总是重复地用,可单单使用一个“道”、“说”,我又觉得很单调,大大,这种怎么解?

  这个问题你可以找同义词,比如在说话上“戏称,笑说,惊呼,高喊,默念,语,言,开口,张唇”等,还有,如果是形容词,你只需要知道最基本的情绪是什么,然后找高等级同意词汇替换再捋通顺即可,词汇类相较于行文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多看几本好书认识了应该就会用了。

  画面感和代入感,还是用这个例子更加直观

  有兴趣的可以停在此楼钻研一下两句有什么不同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将她的视野遮得密不透风

  ③“怎么了?”小明没给她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直接把她推回房里,关紧了门。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她眼前被遮得密不透风。

  ③“怎么了?”小红还没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她就被推回房里。下一刻,门关上了。

  首先,先了解两个不同的视觉角度:

  你想像自己是一个导演,你笔下的人物(演员)在你镜头前演绎故事,看着他们演对手戏,用镜头记录下这个故事。

  这是画面感。

  你想像自己是一个演员,你看不见导演看不见镜头,你就是角色,角色就是你。你看到角色所能看到的,听到角色所能听到的,感受角色所能感受的,你们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就是代入感。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将她的视野遮得密不透风(导演视觉)

  ③“怎么了?”小明没给她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直接把她推回房里,关紧了门。(导演视觉)

  ①门打开了,小明走了出去,小红还在后面扯着刚才的分手话题不放

  ②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她眼前被遮得密不透风。(切换为女性角色视角)

  ③“怎么了?”小红还没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她就被推回房里。下一刻,门关上了。(切换为女性角色视角)

  如果你一直站在导演视觉,描述得很有画面感,但也隐隐有一层疏离感

  只有站在演员视觉(角色本身的视角角度),看到角色所看到的,就会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这部分也超简单,就是不太容易发现“导演视觉”的

  lz找例子到吐血

  先放最浅显的

  她被一阵哀哀切切的哭声惊扰,醒来了。(导演)

  一阵哀哀切切的哭声传入耳中,她皱了皱眉,醒了。(演员)

  他醒来,观察四周,发现都是流动的水。(导演)

  他睁开眼睛,环视四周,都是流动的水。(演员)

  他抬头一看,看到一张巨大的人脸。一双冰蓝色的眼睛正看着他(导演)

  他抬起头,陷入了一双巨大的冰蓝色的眼睛里。(演员)

  巨人托着他,不让他沾水。(导演)

  他坐在巨人的手里,一点水也没碰到。(演员)

  他一看男孩殷勤的姿态,挤眉弄眼,戏谑道:“带女朋友来啊!”

  他挤眉弄眼,指指后面的女孩,戏谑道:“哇哦~是你女朋友吧?”

  重灾区:一看xxxx的样子,这类语句通通删除,把画面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出来

  例句:一看他纠结/难过/快乐/卑微的样子

  他显然一副xxxxx的样子

  他明显xxxxxx的样子

  最简单的代入感就是:把你的灵魂灌输到角色身体里。

  你只能

  看到他看到,

  听到他听到

  闻到他闻到

  体验他所有的感受,也只体验到他的能体验到的

  更正:是最简单的从画面感找代入感的方法

  这一层重点排!是我的问题了!

  但是还有一个地方不解,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我个人习惯多是第三人称,之后会尽量多用第一人称的!谢谢楼主

  并不是说一定都要第一人称(演员视觉)才好

  lz一直称呼第三人称为导演视觉,以前也叫过“全景视觉”,因为它是在有限的画面里容纳足够多的人物。这种视觉也是很必须的。

  你去随便拉一部电视剧看看,有全景(一堆人物),也有近景(单个人物)。

  第三视觉该用就用。

  第一视角,你看这段描写是不是个人主场,要通过他的角度看世界。

  还是之前说过的,lz去看过很多好文,这两种视觉依然是错落有致地排列,并没有非黑即白谁对谁错之分

  是不是觉得,感到,看到,想到,触摸到,发现这类词都自带导演视角啊,有些迷茫,区分不太明白视角

  觉得,感到,看到,想到,触摸到(想到于“感到”)

  是的,在英语里这些词叫感官动词,是天然自带视觉角度的小混蛋们。

  他触摸到刺骨的凉意

  修:刺骨的凉意蔓延到手上

  这两个例子是lz旧文里弄出来的,有视觉角度混杂,也有乱用叙述。

  他敏捷地原地跳起,像一道闪电,向大树后面闪过,原地只剩一道残影。

  (当时想表现这个人一闪而过,原地没了影子,也是导演视觉)

  改:他动作敏捷地跑到大树后面。

  (注意词汇:向xx跑过去,典型导演视觉,更改为动词句)

  他锐利的目光直直冲跑向大树后的男孩射过去,随即他整个人迈开长腿,捉住男孩肩膀。

  改:他锐利的目光直直落在男孩身上,几个大步追上去,按住男孩肩膀。

  (跑到大树后的男孩,xxxxx的xx,不槽了)

  (锐利的目光直直射在男孩身上,导演视觉。)

  (他整个人xxxxx,只有第三角度的导演视觉能看到他是整个人,不是半个人也不是一个人。

  如果是代入视觉,人物绝不可能看见自己“整个人”的)

  倒回去看楼,lz主题就是营造画面感。

  扩写,扩写,单纯扩写谁不会?

  lz都细分出来了肖像,动作,心里,神态,这不就是要在人脑海里形成一个具体人像吗?

  lz只讲画面感,全楼都在讲,具体到文lz也不用讲了,只针对一个文有效的技巧没有一点适用性,就是个废物。

  别向我学习,真的,又蠢又累,大半夜死抠字眼,还摸不到门道,只能一个人私底下崩溃

  有点明白楼主的意思了。

  我的文对话干巴巴的原因就是肢体动作和心理描写肥肠尴尬,甚至几乎没有。

  比如想证明男主担心女主出事了,我往往就局限在脸部什么“皱眉”“担忧的神情”“脸色一变”

  而其实应该加上肢体动作“变了调的嗓音”“身子一晃”“颤抖的手”“全身僵直”“控制不住地往后倒去”

  还有什么“血往脑门上涌”“心突突地跳”

  如果有其他物体,可以是“白光刺得他眼睛发酸”“摸出烟,颤抖着点了一根”

  lz快一年多摸索出来的东西全在这儿了,以后再遇到说“练文笔?多写多看”请用这个砸他。

  最后再说一点点边角料:

  两个“滥用”,两个“注意”

  1.滥用关联词

  很多新手的关联词用到泛滥成灾啊

  因为他妈妈这样想了,所以他也不太计较了,虽然心里总有点不舒服

  真的超不舒服啊!

  只要不影响句意能删则删,转折关联词看上下文决定是否保留

  2.滥用模糊词

  词汇:大概、可能、也许、应该、几乎、似乎、好像、算是、貌似、差不多

  咱们不是在写说明文,不需要为了精确性搞这么多模棱两可,不影响句意就删除。

  3.“了”的问题。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在汉语里起到过去时的作用,和“已经”一样。

  例:

  进行时:我在吃饭

  过去时:

  我吃饭了

  我已经吃过饭了

  非常强调进行时的打斗画面,总是用“了”容易破坏阅读感受,对这个字要有点戒心

  4.两个关联词

  词:随即,然后,

  一样,对强调“正在进行”的画面感有影响,上面例句有,需要注意。

  愿大家文笔max

  我来整理一下

  突然,小明挡在小红前面(全景视角/导演视角,画面内同时出现小明和小红),将她的视野遮得密不透风(其实还是导演视角,关键词“将她”。小红视角是“视野被堵的密不透风”,小明视角“堵在她面前”就够了,他不会知道小红的视野有没有密不透风,最多只能看到小红的反馈“只得抬头望向自己”)

  ③“怎么了?”小明没给她机会看清眼前发生了什么(导演视角……),直接把她推回房里,关紧了门。(导演视角/小明视角都还算说的通,不是很明确。但是如果写小明视角,不建议这样写,没有发挥出限制视角最大的优点)

  个人觉得不一定,有时要看句子前后轻重(长短)来决定。

  假如

  ③更进一步展示:话刚说完,他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手脚不知放在哪才好,想辩解两句,又一句也说不出来

  变成

  ③更进一步展示:话刚说完,他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手足无措,想辩解两句,又一句也说不出来

  会觉得两边都是描述,而成语相对高度概括,两头重中间轻,语感上会觉得有点突兀。但有些情况用成语又会显得更干净利落,如:

  他见状一愣,站在那手脚不知放在哪才好。(似乎有个动态过程)

  改他见状一愣,站在那手足无措。(定格)

  好像只是很细微的差别,会牵强吗……哎,也可能是这个例子我改不好,果然文笔捉急,表达不出自己意思,拙计。还是等楼主解答。欢迎讨论~

  顺便想问下,经常滥用“其实”“既然”“也”有法破么?在描述和转折上用得太多了,我回自己文找个例子。

  一直想将导演视角和演员视角讲得更加浅显一些。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这样说。

  首先,你突然穿越到女孩子身体里,你看见身体的母亲微笑抚摸你的头,感觉到夏天有点闷热,听见窗外聒噪的蝉鸣,而且你还感受到了女孩子刚才的想法:“妈妈对我真好”

  截止现在,这都是你从演员视角(代入了人物视角)感受到的一切。

  下一刻,你来到系统空间里,有小精灵给你放电影讲解将要穿越的人物对象。

  小精灵为了让你观看更直接,在你面前播放了立体电影:

  画面上是一个母亲笑着看五六岁的女孩子吃肉

  小精灵说:女孩很爱妈妈,认为妈妈对她最好。但妈妈想的是,对她好点。以后好帮我照顾老二。

  二十年以后,女孩被父母的无止境索取。父母依然贪得无厌,认为女孩回报还不够多。

  这时,你就是导演视角,你眼前是与你无关的人在播放故事,你看的是母女两人完整的关系纠葛,甚至是未来走向。

  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谁看到谁,不能看到谁,同样还包括了他们的内心体验,在他们角度看问题,以他们该有的年龄、角色看待事物。

  同样是一颗糖果,

  大人:不屑,不吃

  孩子:流口水,好想吃。

  同样一根口红

  男人:这么大点,卧槽这么贵

  女人:这个色号我没有,好配我肤色

  同样的机械键盘

  演员:什么破东西,死沉死沉的

  写手:种草种草,买买买

当你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时 你会选择等待;当你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时 你会选择奔跑。 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