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类似的帖子,无聊之余,写一篇新手写文攻略。
我也不是牛得顶天的人,只是说一些经验之谈,让即将想走上网络写手的新人们有个参考。
此文中说的一些小把戏可能有助于让一些闷头苦写的新手们提高上榜的概率,但最最根本的还是文章本身的质量,希望大人们不要本末倒置。否则就算真的让你刷上去了,也难以持久。
我用自己的文作例子只是因为熟悉自己的文,而且我的文在年榜上排名靠前(大部分时间在十出头徘徊,不过最近被JJ抽了两千万走,掉到25了,大家觉得这个排名不够前的话……那我也办法,我不能拿我不熟悉的文作例子不是),没有被官推、没有上主题推荐、没有炒作、没有自荐、完文前没有网友在论坛推荐、没有拉朋友推荐、没有组织粉丝刷分,比较适合作为大部分人参考,不论大人们喜不喜欢耽美、喜不喜欢这篇文、喜不喜欢我这个人,都希望大家不要为了这个掐我。
如果嫌文章太长没耐心看的,可以只看粗体字部分,如果连粗体字都懒得看,那直接看最后一句话吧!
如何写文能让自己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呢,直接表现——上榜。我没有上过活力创作榜,不知道其中有何奥妙,所以这里只探讨另外三个榜:新晋作者榜、月榜、年榜。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上年榜,而且最好排名靠前,但是我们不靠炒作、不靠自荐(起码初期不靠)。
先说,要在JJ写文首先心态要放平衡,有热文必然有冷文。各种题材写的人都很多,大家都是喜欢比较来比较去,如果有人评论说此文与某文相似,甚至直接说抄袭的,问心无愧的大人们请放宽胸怀,对于这种无聊人士一笑了之便是。
其次,如果你是抱着强烈的要出版要赚钱的功力心态而来,那么推荐你放弃。JJ的文十几万,能出版能赚大钱的都是凤毛麟角,有时候就算你冲上年榜第一也未必能出版。写文第一个是自娱,其次是娱人,最后才是出版,如果不能体会到自娱和娱人的乐趣,那么你必然很难坚持下去。
最后,做作者的态度谦卑一点比较好,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不比谁差,但也不见得你就比谁强。对于批评,哪怕对方打了负分,哪怕用词恨激烈,哪怕你看了十分不舒服,你都要学会自我反省,先从自己的文章里找毛病,再去考虑对方的态度是否正确。当然,总是会有一些喜欢无理取闹、无中生有,更有甚者就是来恶意刷分的,对于这部分人——无视,然后找场馆投诉!
不好意思,上一节粗体没设好,请大家原谅。
继续——
好了当你在开始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了,这时候你就开始写了——还不是发表哦。
对于好的作者,控制每一个情节的字数是很重要的基本功。特别是对于连载的网络文学来说。每个章节要多少字,如何划分,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章节最好在三千字以上,七千字以下。章节太短,内涵就不够,而且文写长了之后——按照某位大人的说法就是:章节列表就可以把他雷飞。而且章节数过多,也会将积分拉下,到时要合并章节你就要相应的修改情节,会万分痛苦。而如果章节太长,一方面你的更新次数就少了,曝光率降低,另外一方面就是过长的章节对于情节的节奏规划有障碍,同时容易让读者阅读疲劳。
章节要如何划分呢?
一般来说,一个章可以停顿在:
1、悬念(比如一个角色说的某句有暗示性的话),让人产生想读下去的欲望,这就会让读者们去等待你的更新,增加收藏。比如我的文某章结尾:
“严锦飞这边刚走,那边林默言就回来了,在玄澈耳边轻声说了什么,就见玄澈眉头越皱越紧,直到最后完全舒展开,可那双黑眸却沉入了无底深渊之中。”
结合前文,看文的就会想:“林默言说了什么?玄澈为什么皱眉?他想了什么?”然后就会往下看。
2、情景、时空跳跃,很多人不擅长场景转化,觉得突然跳开很生硬,会用什么分割线——这是错误的!对于某些大的场景转化都可以用章节隔开,能让转化更自然(章节内的场景转化如何做,下面再说)。比如穿越前,穿越后。
3、情节告一段落。比如我前面说的那个借刀杀人的阴谋,这个章节的最后是,人杀了,故事落幕了,然后主人公——
“玄澈揉了宣纸,抬头对桌前人说,‘那听风楼以后就这样运作吧。’”
Ok,一个章节完了,这个大情节也完成了。
字数和章节要从开始写文就控制好,不然等写完了再去修改,你会囧的。
如果你确定你的开头没问题了,那么你开始往下写,写了一点之后感觉良好,你想发表了。
可以吗?
不可以!
JJ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文出现,文笔好的、情节好的都有很多,所以要脱颖而出,并不是单纯好就行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勤更新。
一个新手的第一篇文能出现在首页的情况就是更新的时候,所以想上榜,刚开始更新一定要快,而且不能间断。但写文速度不够怎么办?只好存稿啊。存稿要存多少呢?这不好说,看个人的写文速度如何。
我自己那篇文差不多写了将近三万字就开始发表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每天可以更新两到三章,每章保证三千字左右。但要说的是,我一天码字加修改可以写上两三万字,也就是说我在前面那种更新速度下每天还能存下一万的稿,所以当后来我有事没办法写文的时候,我还能坚持更新,当我存稿快用完的时候,我也能写文了。中间就不至于让更新中断导致积分下滑。
——但这种速度你们能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不光是打字速度的问题,还有大人们的空闲时间,以及对情节的思考问题(不好意思,我不是说自己聪明,而是说,我可以一天超过二十个小时都在考虑情节如何发展,就算我再笨,磨炼了二十个小时的情节也足够精彩了)。
存稿存多少要这么考虑:你一天的定稿量要略多于更新量,如果的码字效率比较低,那么就要靠存稿来补,差多少补多少。如果你一天的定稿量和更新量差了1000,你要连续更新两个月(上新晋榜爆发一个,上月榜时还要爆发一个,而年榜——分数落差太大,不是字数能补的),那么你要存6万。但往往一天更新两章每章3000字以上的话,大部分人可能差量都会达到2000字,你就要存12万……
所以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存稿就要更多,可能要超过十万字。
囧了吧?
所以有计划的上榜是很郁闷的事。
一个人闷头写文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十万字听起来不多,现在的网文动辄几十万字,但等你真的开始写了,就会体会到有多痛苦了,所以作者大多数是可以耐得住寂寞的人,说难听点,甚至带有某种自闭的倾向。这时候要怎么办?所以前面说兴趣很重要,如果不能从码字中找到快乐,你就很难坚持。
存稿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反复地雕琢,开头很重要,开头之后的行文才是真正展现你水平的时候,读者往往只看前一两万字,不好就扔,所以接下去几章你要爆发出你最好的水平,吊住人的兴趣,读者才会在万千网文中收藏你。
文笔
很多人很苦恼,觉得自己词不达意,或者总被人说文笔不好。
究竟什么才是好文笔。
老实说,这是我不能回答的问题,但是我可以说说怎么提升文笔。
多写多练。不要说我老生常谈,这就是提炼文笔的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束缚》是我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基本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吧。不过这50万字从哪里来?从500万字里面来。我之前写在电脑里、本子上删掉涂掉的文字,成段落的起码就有500万字,更不用说那些在反复雕琢中删删改改的东西了。所以老话都是有道理的。
多看多听多记。如果你是读者,看书看过就算了,但如果你要做作者,就不能这样,看过的好词好句要记下来,脑子不好用就要用笔头,我自己写读书笔记写到中指关节被磨破,事实证明这对写作很有帮助。还有看书——特别是小说文学书籍——不但要记词句,还要记这些文豪是如何掌控全文的,像我前面说的架构、节奏、详略、轻缓,还有下面即将要说的场景转换、外貌描写等等。网络上也有很多知名写手对于如何写作的心得,我曾经在QD看一位大人写的心得,他对于情节安排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分析这些文章写作手法的时候,你不能一味地吸取,你要有所提炼,因为就算是知名作者、优秀作者也有他最擅长和最不擅长的,我们既然要学就要学最好的。我们不是一味的模仿,大作家对于文字的掌控不是我们走一步就能追上的(就算你追上了,不是你的东西硬要用始终会显得生硬),而是要掌握它的精髓,再用自己的文字去诠释,否则就会出现什么“红楼腔”之类的毛病。
还有,看书不要只看小说,这些都应该去看。看小说可以学写作手法,但文笔只是文章的皮肤,你的思想才是文章的骨架,这些东西就要看其他来补充,什么历史、哲学、各类著作,简直是多多益善。我自己就看不了哲学,一看就晕,所以不少大人在我文章下面说我应该多看哲学,让文章更加深入。
多观察。又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做到的没几个。我在写束缚的时候就已经BT到,只要看到中文字、听到中国话,都会去想这个对写作会不会有帮助。显然效果是有的,我注意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注意到的东西。
还有啥米呢?一时想不起来了。以后再说。
场景的转换。
很多人很头疼场景、时间转换要怎么办,我前面有提到用章节作为转换的过渡,那么章节内呢?我看到最普通的做法就是画分割线,殊不知这种做法在稍微有点阅读功底的读者眼中都是很……怎么说,很没品吗?嗯,或许用低劣的做法比较合适。
一般来说,最最生硬毫无过渡的场景也可以用空行来表示,如果怕读者反应不过来的话,可以加一句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比如——
【……
颜御一如既往地露出温和笑容,雅娟却觉得她一点也不了解眼前的人。
五年后——(表时间)
……】
这里就碰到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大人在JJ发文的时候,段与段之间都会出现空行,这个问题就导致大人们无法用空行来表示转换。那我要说,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空行会完全破坏文章的流畅性,我看过的高分数的文,没有哪一篇是有这种问题的,连带前面分割线的问题也是没有的。所以想真正写好文的大人,就算你要手动删除,也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某一个角色的目光来转换场景。
这种写法貌似我没有尝试过,但我在看一篇关于如何写作的教学里有看到那位大人引用某名著的段落,那个段落就是两个场景的切换。
这个段落大致是:A和B在房间里谈话,谈得差不多了,B要走了,在门口的时候碰到了正要进门的C,然后C进入房间和A谈话。
这时候就出现了A和B谈话到A和C谈话的场景切换。那个段落大致是这这么写的:
(先是AB谈话的场景)
A:“……(谈话内容)”
B:“……(谈话内容),再见。”
B走出房门的时候看到一个男人(即C)迎面走来,这个男人如何如何(外貌描写)。当两人走得近了,这男人对着B友好地点点头,B回应了一个笑容,这个男人也笑了,这个笑容如何如何(外貌描写,赞美这个笑容多么亲切俊朗)。B被这个笑容吸引住了,就这么站在原地目送着男人进入房间。直到男人完全消失在房门外,B才回过神,慢慢离去了。
房内,吸引了B所有注意力的C回头看了看离去的B,对这A说:“……(谈话内容)”
A:“……(谈话内容)”
(整个AC谈话的场景展开)
这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
第三种方法是两个场景间用同一句话衔接。比如——
【太子的功课很多都是皇帝自己亲自教导的,太子懂什么不懂什么皇帝自然清清楚楚,怎么也想不出来太子是如何发现药中有毒的。
皇帝凝眉想了一会儿突然笑起来:“呵呵,有意思,这个游戏越来越有趣了。不过他究竟是如何发现的呢?”
“我是通过杯盖上的水痕发现的。”
太子一边写着字一边回答了下属们的疑问。】
前面是皇帝和皇帝属下在清凉殿里对话的场景,通过一个问和一个答转换到了太子和太子属下在东宫对话的场景。这个做法限定性比较浅,但简单易用。
第四种方法是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过渡。比如——
【(前面是玄沐羽在教玄澈下棋)
小玄澈立刻睁开眼怒视着玄沐羽,不过玄沐羽显然无视了这个眼神,又拉起小玄澈的手指咬个不停。
可怜的小玄澈,豆腐就是这样被吃掉的。
但小玄澈还来不及愤怒,就发现被亲亲脸、咬咬指头不过是小事,若是不小心碰到什么沐浴、更衣,那才是清白全无。以至于小玄澈一反孩子发育的规律,早早朝着生活自理的光明大道跑去,以期摆脱某个脑子似乎有些不正常的男人。
就在小玄澈与玄沐羽捍卫自己“清白”的战争中,抓周的时候到了。
(下面讲抓周)】
丛“可怜小玄澈”到最后一句都是为了过渡而写。如果我直接写——
【小玄澈立刻睁开眼怒视着玄沐羽,不过玄沐羽显然无视了这个眼神,又拉起小玄澈的手指咬个不停。
几个月后,抓周的时候到了。】
这样就很突兀,结合我的前文,整个文章就是不时断裂跳跃的,就算这个部分总体上是略写,也不能这样马虎了事。
第五种就是用一个词进行承接。这种和第四种类似,但又略有不同。比如——
【玄沐羽将书放到一边桌子上,为玄澈掐好被子才悄悄走了,心想如果明天玄澈请假他一定准。
不过玄澈第二天并没有请假,一瘸一拐地去上课。】
关键词就是“明天”,场景从这天晚上跳到了第二天早上。如果我不写玄沐羽的心理活动,就会变成——
【玄沐羽将书放到一边桌子上,为玄澈掐好被子才悄悄走了。
第二天,玄澈一瘸一拐地去上课。】
这就比较无聊,而且我后面有一处就是用这种跳跃法,如果连续使用两次,就会照成词汇重复,让文章显得平板,另外前一种也比后一种更好地体现了玄澈好强的性格,想想大人都纵容他了,他却没有纵容自己,可想而知这是对自己很严格的人。
第六种是用类似旁白的口气写一段话,将两个场景隔开,造成转换。比如——
【玄澈说的话没有太多轮次,却让玄沐羽听了明白。
玄澈不是不懂,而是太懂,懂得让他无法超脱。
玄浩若真是战死,玄澈会哭,会痛,会悲,却不会如此压抑得乱了心智。玄浩求死,苏行之明白,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拦下消息。
玄澈真的在笑,却是无比自责:“我真是傻瓜,自诩聪明,自以为坚强,却逃避了一次又一次……我应该要想到,我却忘记了,不,不是我忘记了,而是我根本不愿意去想……”
“不要说了,澈,和你没有关系……”
玄沐羽用力抱住玄澈,不想再让他说下去。
玄澈居然点头,在玄沐羽看不见的地方绽开微笑,凄美绝伦:“是,和我没有关系,这是浩选择的路,他要我一辈子都记住他,我记住了,永远不会忘,不能忘……”
玄武门外惟有寂静,只有梦里那宽敞的大道上还有一道乌亮的身影冲破沙尘,阳光也被他的光芒逼退三尺,跨下的黑马嘶鸣着人立而起,那俊美少年背挺得笔直,灿烂的星眸混合着无尽的墨黑藏在深邃的眼眶中,静静地注视着他的爱,随后展开一个漂亮的笑容,说:
“四哥,我回来了!”
只有在梦里,一声四哥,一生眷恋。
玄浩葬在皇室园陵里,玄澈去看他,一壶酒,一柱香。
苏行之代替玄浩奏对军情,临走了,他在几位将军都出去后,回眸来看玄澈,似乎想确定什么,却只看到一尊被悲伤笼罩却平静淡漠的玉人。
苏行之突兀地说:“陛下节哀就好,也算了了主子的一个心愿。”
玄澈点头,他明白。
两日后,苏行之在家中自刎。
今世我来迟了,来世我再陪你。
莫要说人死灯灭,皇宫中的巍明宫永远空着,那是个记忆的黑洞,远远的,看着,恋着,却也如此。世间没了谁不也都这么转着,朝廷还是这么转,皇宫也是这么转着,大位上的人还在,哀痛之后依然绕着他转,即便是不在了,又有另一个点让这一切转起来。
玄澈是在玄恪面前昏倒的,那血似花洒般地染红了一片青砖,玄恪只来得及伸手,指尖触碰到一抹衣角,那人已经在另外一个人怀里了。玄恪愣愣地看着,小小的手就这么停在半空中,手中没有东西,除了空气便是虚空,风过时掌心的汗变得冷冷的,虽是明媚的七月天,居然让人忍不住打了个抖。
玄恪无言地跟在一群人后面,那群人围着他的父皇和皇爷爷,里面有早就等待着的太医,慌乱中回了宫,清凉殿里的药已经煎好。】
这个例子比较长。简单的说,最开始是玄沐羽和玄澈在说关于玄浩死亡的问题,这段对话酝酿的感情到了顶点,插入一段玄澈对于玄浩的回忆(作用也是渲染感情),然后是玄澈这种回忆中对玄浩之死得所作所为所听所见,最后接着一段过渡,将整个视角都切换到了玄恪身上。
这段文字一共转了三个场景,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哭了,说明转换之间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要说的旁白口气的段落就是“莫要说人死灯灭……又有另一个点让这一切转起来”这一段。这是最大的转换,前面总的来说都是玄澈的视角,这段之后是玄恪的视角。因为有一个缓冲,所以就比较自然。
嗯……关于场景转换就说这些,其实这些只是我个人写文的一些手法,并不是正规、专业的总结,大家可以看,但不要尽信。不要模仿例子,关键是方法。
再对外貌描写进行一个补充。
关于浅层次的外貌和深层次的外貌。
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束缚》里的玄澈,他当然是美貌的,但是他最美最耀眼的时候是在他对玄沐羽讲述自己理想的时候,这时候的他光芒四射,一种从内而外的自信和辉煌将整个人都点亮了。
我们有时俗称两眼发光……
每个人都是这样,在讲述自己的梦想、理念,展望未来,期待已久的愿望得到实现,或者其它什么情况下(有的人对着钱就能发光,有的人对着女人会突然BT……这也是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有那么一瞬间他/她是最动人的。我们要展现这种动人,这种展现可以将人物形象丰富深化。像玄澈,虽然有不少人不认同我文中所写的改革措施,但大部分人都认可了玄澈那种爱国主义情操。玄澈这个人,因为这一瞬间的光芒,从一个穿越后利用现代知识刷人的穿越者提升为一个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男人,这就是升华人物形象(好吧,我承认这句话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不过从文学写作的角度上说,这就是我写他改革的立意——升华这个人物的内涵。不论我有没有表达成功,起码我有意识地去构建了。我能想到只是没做好,而其他人则是连想也没有想到,这就是写作意识上的差距)。
第二、衣着(包括配饰)。
其实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合并到上一点去,可是又有那么一点不同。
穿衣打扮是很反映一个人性格特质的。自卑的人往往爱穿暗色,想把自己隐藏起来;淡薄的人穿的就比较素雅;暴发户喜欢往身上挂金子;放荡的女人则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五花肉……如此种种。
我觉得衣着的描写和前面说的外貌描写(不是上面那个,而是36楼的那个)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宜短不宜长,虚实结合。
你用详尽的笔墨说这件衣服领子什么样袖子什么样衣摆又如何,一整套衣服描写下让就会让读者觉得很乏味,脑子里也不能形成一个形象的认识。
【……说着小顺子手中接过自己的包裹,展开一件百鸟朝凤的罗衫。
殿上顿时春光轻泄,花香四溢,似有百鸟婉转盈耳,金凤清明绕梁。太后道吸一口冷气,道:“了不得!”忙离席趋近观看,立时有四个宫女过来,帮着展平罗衫。
辟邪道:“这件罗衫奴婢也没见过,这时也是瞠目结舌。”
洪司言笑道:“太后既然喜欢,就先穿上试试。”
明珠服侍太后披上,更难得穿在身上,不掩图中一花一草,一羽一翅,金凤缠身,白鸟绕背,华丽灿烂,雍容难言。
太后深受牵起袖口,细看袖上画案,只见花蕊羽绒无不细致到毫厘,百鸟双目均乌黑透亮,似乎浸透了春天的神采。她漫步走至镜前,展臂缓缓转动身子,那些飞鸟鲜花便仿佛乘风飞翔,随着她身子满室舞动起来,更显得她容貌即美,身姿乃妙,虽年逾四十,依然可谓容色倾城。】
这是《庆熹纪事》实体书版本的一段话,明珠将自己绣的罗衫献给太后时对于罗衫和太后的描写。里面关于罗衫样式如何花样如何的写实描述满打满算恐怕也就只有“一花一草,一羽一翅,金凤缠身,白鸟绕背”和“花蕊羽绒无不细致到毫厘,百鸟双目均乌黑透亮”这么两句,而且还是非常简单地一句话带过,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件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华贵绣图,罗衫的美,太后的美,还有明珠的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种书受追捧是必然的,这种段落我就写不出来,所以我都没敢从自己的文里去找例子。)
这里想说一个事,就是如此高段的片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比网络版和实体版,可以发现这段描写在网络版里十分简略并不出彩。以下是网络版——
【说着从小顺子手中接过自己的包裹,展开一件百鸟朝凤的罗衫。
殿上顿时春光轻泄,花香四溢,似有百鸟婉转盈耳,金凤清鸣绕梁。太后倒抽一口冷气,道:“了不得!”
辟邪道:“这件罗衫奴婢也没见过,这时也是瞠目结舌。”
太后笑道:“皇帝别笑你母后没见过世面,如此的极品,哀家现在就想试试。”
皇帝也是目眩神迷,道:“岂敢。”
明珠服侍太后披上,更难得穿在身上,不掩图中一花一草,一羽一翅,金凤缠身,百鸟绕背,华丽灿烂,雍容难言。】
对比之下,我觉得网络版的描写就显得相当糟糕,一则对于衣服的描写明显没有实体版精彩(主要是没有了最后一段),二则太后说“了不得”之后没有急切起身,让这声“了不得”变得很平淡,似乎只是随口赞美,并没有多少真心,三则中间穿插的太后和皇帝的对话更加淡化了太后看到这件罗衫的惊讶急切和喜欢。前一点是在正面描写上失去了罗衫的美,而后两点则是缺失了侧面衬托。(我说的糟糕是单指从展现罗衫之美的角度上说,至于从全文来看——我还没有去注意,应该也是实体版的比较好。)
所以说,写文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反复修改,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红楼梦,改了多少次啊,太牛了。但这也是网络连载的局限,求快求新让作者有时候很难精心改文,因此我推荐存稿,存稿可以让我们在不改变大体剧情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修辞表达。
这是题外话了,说回衣着。
除了宜短不宜长、虚实结合这两点外,还有一个就是……糟糕,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算了,先说下面,回头想起来了再补。
当你能将衣着描写得恰到好处的时候,你还要考虑另一个问题:这样设计出的衣服是否好看,是否适合主角。
这个问题在古代文中基本没有(如果你能把古人穿的衣服一件件用专业术语描绘出来,并且变化出多种搭配方式的话,我相信你的历史功底已经深到不需要考虑衣服是否好看了),主要是现代文。
衣饰搭配是否成功可能和作者本人生活背景和穿衣品味有一定关系。我会这么说,是因为有一种情况很常见,就是有时候为了表现这个人的时尚和富有,特别是现代文中的成熟女性,可能会用一大段语言去描绘这人穿了什么牌子的什么衣服,比如——眼镜是LOTOS,衣服是CHANEL,香水是CD,鞋子是GUCCI,从LV的手袋里拿出NOKIA的VERTU,等挂了电话,再用DIOR口红补妆——你几乎将所有知名的奢侈品都堆砌在了这个人身上,可是你确定这是一个时尚贵族而不是一个暴发户吗?
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很好理解,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生活在这个层次上的贵族精英,对于他们的生活我们只能去幻想和假设,对于想买却买不起的国际名牌我们只好让文中的人去买,就导致了名牌的堆砌。
事实上我们要设想一下真实情况应该是——
1、两个贵族见面。贵族A看到贵族B一身奢侈品,他不会惊讶,因为这就是他的生活环境,他自己也是这样穿的。
2、贵族和贫民见面。贫民也不会惊讶,因为他/她根本认不出名牌。
3、贵族和一个白/金领见面。白/金领熟悉这牌子,而且他/她自己买不起,但他/她也不会惊讶,他/她只会艳羡。
当然,如果贵族A之前隐藏自己的身份,那么突然一身奢侈品出来的时候,那么贵族B和白/金领会因为强烈的反差而惊讶。
所以这时候,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奢侈品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平板的语气去一一描写,而要借用另一个角色的视觉去“看”,带上了惊讶或羡慕或鄙夷(贵族和贵族之间爱攀比)的情绪,从一个侧面反应这个人的富有尊贵。例子——
我记得在《天神右翼》里有一个情节,梅丹佐有一副眼镜,这时还很穷困的米迦勒开始没注意,后来逛街的时候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米迦勒先看一下那幅眼镜的价格——一串的零,顿时晕了。这时眼镜店的老板在旁边说:“这副眼镜的价钱可以买下两架金制马车,加上四匹天马。不同的是,你可以把它放在鼻梁上。”
老板的那句话就是LOTOS眼镜的广告词改版(原版是“一副Lotos镜架的价钱相当于一辆Bentley汽车,不过你可以把它放在你的鼻子上”——几千万一副的眼镜,全手工制作,完全为个人设计,从下订单到拿货要等两年!)。不需要去形容这眼镜多么华丽多么昂贵,只要这么一句词,就完全凸现了它的价值,梅丹佐的富有显而易见。
如果按照前面说的拙劣写法,那么这个情节就会变成——
【梅丹佐戴着一副xx牌子的眼镜,这幅眼镜上面镶着钻石,镜架是白金的,镜托是xx,镜片是xx做的,如何如何华丽尊贵,价值多少多少金币。】(这种形容真是对LOTOS眼镜的侮辱啊……)
——晕不晕?典型的暴发户感觉。而且你确定你一眼就能看出各个部分是什么材料?——你可以当显微镜了。
所以我们不能这么写,这么写不是文中的人物很没品味,而是作者没有品味。
对于富有这种比较容易陷入庸俗的特质,我们要从侧面衬托,结合前面说的情绪要素,如果我们要在一开场就写这人的穿着以体现富有的话,我们可以选择——
(假如米迦勒看到梅丹佐的眼镜并且识货的话)
【米迦勒一眼看到了梅丹佐的眼镜,忍不住扑了上去,大声叫道:“我靠!米亚的眼镜!你个有钱没处花的混蛋!”(《天神》里那个眼镜牌子是“米亚”)
梅丹佐愣了愣,道:“也就是xxxxxxxxxxxx金币啊。”(举例需要,请原谅我对原著的歪曲)】
我们可以从米迦勒无比激动的语调和措词中猜测到这幅眼镜的昂贵,再对比梅丹佐的淡然和爆出的价格……
PS:这个例子是随便写的,很白,也很假,大家注意其中的方法就好了。
所以,当我们轻而易举地将一个物品的尊贵凸现出来之后,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花太多的笔墨在其他奢侈品上,因为一个贵族不会架着一副LOTOS眼镜而穿着二三十块钱的地摊货。
摆脱了庸俗的境地,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人的穿衣符合他的品味。
像学生、民工、农民、白领、上班族……这些人因为和我们的生活贴近,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可以很好的把握他们的穿衣。但是有时候我们要塑造一个高品味的人,如果是男性还好,可能用西装就能混过去,那么服饰多变的女性呢?比如一个时尚的女大学生,或者一个女明星,这时就是考验你自己穿衣品味的时候了——特别是当某些言情文的女主角被设定为形象设计师之类的职业时。
如果你对自己的品味很有信心,那么下面你就不用看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就可以了,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像我一样,穿衣不会穿得太糟糕,但也不见很出彩很时尚。那我们可以考虑多搜集实例,用实例往人物身上套。
我自己就有买很多时尚杂志,和我同学一起研究那些好那些不好,什么人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我这个同学品味超高的,挑衣服一挑一个准,没办法,人家从小看时尚杂志长大的,哪像我,从小看计算机杂志,人都看傻了……),如果要写一个人穿衣如何的时候,我就翻杂志,按照杂志上所画的去描绘。有时候还从网络上下载时装发布会的视频。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你不会写一个07年的时尚女性时使用了05年的流行服饰,那样就落伍啦。
女性除了服饰,还有美容、彩妆、塑性等等,这些都要靠大家自己去研究,反正我为了写文,自己去研究了塑身、彩妆和美甲的内容,反正平时也能用得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刚才去QD看了一篇文,刚好看到一个关于外貌描写的反例,拿出来说一下。
【走近了一看,发现这女生身体瘦弱,给人一种林黛玉般的娇柔感觉,令人生出急切想要呵护的冲动。一米六五的身高在女生中算是比较高的了,身体虽然瘦削,但在朴素的衣裙下曲线玲珑,曼妙无比,秋水般的眼瞳带着拒人与千里之外的冷漠,细细的眉毛如两炳锋锐的弯刀,尖尖的瓜子脸略过白皙,显得有些病态的苍白。紧抿着的嘴唇,彰显着主人的倔强和骄傲。】
上面就是我说的那个反例。
刚好这里补充一个外貌描写的大原则:从远及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从重要到次要——也就是这个人最突出的印象放在最前面写。至于前面那三个原则就很好理解了,我们观察人就是这么观察的,所以我们大概读者的视线变化也是这么变化的。
比如上面这个段落,他第一个写得是这个女生的瘦弱娇柔,给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但是后面又说她身材比较高,曲线玲珑,而且目光冷漠锐利,神态倔强骄傲。这就让人产生了很不搭调的感觉,无法去想象这个人女生是如何的。
“瘦弱娇柔”和“倔强骄傲”是不冲突的,但“娇柔”和“冷漠锐利”是矛盾的。不要为了塑造一个特别的人物,而故意让某些特质产生对立,人是矛盾的,但矛盾是对立统一,而不是单纯的对立。
比较合适的写法应该是——
【远远看去就觉得这女生虽然高挑却瘦得很,走近了再看,才知道这女生虽然消瘦,但身材匀称,曲线妙曼,只是那双秋水般的眼睛却带着拒人与千里之外的冷漠,细细的眉毛也如两柄锋锐的弯刀,一下下割着看她的人。可撇去了这让人有些生疼的生冷,就会发现她尖尖的瓜子脸透着病态的苍白,嘴唇紧抿,像只倔强而骄傲的猫,另人生出急切地想要呵护的冲动。】
(虽然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我不会把这些东西都放到一个段落写,不过既然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那就先这样吧,效果应该还可以。)
这样改了之后就不会产生“这女的怎么一会儿娇柔一会儿锐利”的感观。而且这个女生的形象是一层层递进的:先是远远地看,只看到一个大概的高瘦的轮廓,走进了发现瘦有瘦的美,当“我”被这个妙曼身材吸引之后,“我”就像看这个人长什么样,但立刻接触到的却是她冷漠锐利的目光。这种目光下“我”有一瞬间的不舒服,可是我突然发现了她的病态(锐利的目光比苍白的脸色容易感觉到)和倔强(嘴唇紧抿是面部表情中最微小的细节之一,所以最后观察到),到了这里,“我”才因为她的消瘦病态与要强骄傲形成对比,“我”产生了保护她的冲动。
PS:原文中的“林黛玉般的娇柔感觉”“曼妙无比”“秋水般的眼瞳”都是我的雷啊……除了“秋水般的眼睛”我懒得改以外,其他都弄掉了。
不行了,在QD那边被男性写手可怕的审美观念雷得不行,还是跑回来继续写……
继续人物构建的问题,接下去要说神态、语言、动作、行事作风。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没什么好讲的,因为不同人的不同语言动作风格都不一样,这是没办法概括的,如果我一种种人——比如冷酷、温柔——概括出来,会造成每个人都很像,比如冷的都是冷酷,而没有了冷傲、冷情、冷硬……一系列冷的区别。
我所这个问题我只能建议大家自己去观察、研究。除了大方向上的区别,还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小动作,这些东西不单是用来丰富人物形象,有时候作为伏笔也很重要,比如戴惯眼睛的人就算鼻子上没有眼镜,仍然会时不时习惯性的做出推眼镜的动作。
动作的话,还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学的东西,比如人在回忆的时候习惯往右看,而创造的时候则习惯往左看,所以一个人撒谎的时候眼睛看起来就好像是左转右转。诸如此类。
伏笔
我们都希望结局出人意料,比如一个看起来很优的人突然变成了反派大BOSS之类的,或者是希望一个阴谋复杂有深度,当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能给一种“竟是这样”的感觉。
很多人觉得伏笔很难埋,不埋真相出来的时候就很突兀,可是埋又不知道怎么埋、在哪里埋。
我觉得会出现这个问题,第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将整个剧情在脑子里成型,第二个原因你对细节的把握力不强。
第一种情况很容易理解,因为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导致了你可能因为剧情的发展而萌生不同的想法,写着写着就改变了主意,但是因为主意是突然想到的,所以前面缺乏铺垫和伏笔,就造成了真相的突兀。比如主角身边有一个人,你原先是想将他定为一个温柔宽厚的朋友,但是写着写着突然想给读者一个“惊喜”的结果,就将这个人变成了反派大BOSS,而他所有的温柔宽厚都是伪装!跟你说,你这么写,读者惊是够惊了,却完全没有喜。
第二种情况就是整个剧情已经在你的脑海里了,这个温柔宽厚的人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大反派,可是你却没办法把你的想法表现得恰到好处,因为你不擅长把握细节,不知道相似细节之间的区别,同时你的心思也不够缜密,没办法想到这个结果可能造成的每一个细节。
例子:这是《束缚》里的一个情节,宁怀善和乔灵裳从科举中脱颖而出。我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里写——
【(春闱期间朝廷举办了一场赏花会,所有学子皆可参与。乔灵裳因为说话尖刻得罪了其他男性学子,所以宁怀善冒头。)
这时一名青年站在凉亭外高声道:“乔姑娘,并非我等不敢,而是以陛下的英明,我们不需要也不屑用这种方法来炫耀罢了。”说着,那青年又对玄澈行礼,不软不硬地道了声,“陛下明鉴。”
(“青年”就是宁怀善,然后玄澈因为有事要离开,所以——)
整齐一划的送迎声中,玄澈缓缓步下凉亭,临去前他回眸看了一眼那最后说话的青年,露出一个意义不明的微笑。】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没有注意到这其中有什么不对,也没有明白那个意义不明的微笑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文章往下四万字之后,真相揭开,乔灵裳竟然是某少数部落余孽(这个伏笔前面还有很多,这里我不说了),试图接近玄澈以达到复国的企图,而宁怀善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所以玄澈在对玄沐羽解释他怎么会注意到宁怀善的时候说——
【玄澈一愣,轻轻哼了一声,道:“一个月前春闱时的赏花会,乔灵裳在我面前口出狂言,宁怀善不服气反驳,张口就是‘乔姑娘’……由此想见他们之前就是认识的。从这几个月接触的宁怀善来看,他那内敛的性子又怎么会在那种场合对陌生人出言不逊?当时我是没有多想,但现在想来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蹊跷……
(对话为节选,前文中有一些场景限定,加强乔灵裳这个名字不为其他学子所知这个设定。)】
于是很多读者在这一章下面大呼“E大太可怕了!”。
细节的伏笔就是这样,看起来不起眼,可真正想想在当时却是不合理的,只有配合真相才理所当然,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但是有多少人能在一开就设定好了乔灵裳和宁怀善的身份、关系呢?又或者是即使设定了,又有多少人想到他们既然认识称呼上有什么变化呢?
我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想到这些细节的,但是我往往一个情节会思索很多遍,反复思考,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去观察考虑,最后再不断修文,因为我码字很快空闲时间也比较多,所以我几乎不需要存稿就可以在保证这些细节的情况下每日三四次更新,但是大部分人都没办法像我这么闲,所以我们要有存稿的好习惯,以方便反复回头添加细节。
存稿只能解决那种情节思虑不完整的人,而对于细节缺乏把握的人,有时候就算让你回头改文你也没办法将伏笔细节改得恰到好处,那要怎么办呢?
这里我们可能就要说,你为什么不擅长细节。
一,你对文字的掌控力太差。举个例子,同样是从口袋里拿钱,我们可以“排出几枚铜板”(孔乙己),可以“掏”“摸”“抓”(三国演义,具体是谁我忘记了),几个动作就变现了几个人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质,“排”是没钱,“掏”是自然随意,“摸”是小气,“抓”是大方。如果让你写,你能写出这么多种区别么?
二,你缺乏观察。上面那种情况是你知道这个人小气要用“摸”,可是这个动词就是在你脑海里滚了几圈抓不住,你最后只能无奈地用了“掏”。而这种情况就是,你知道这个人小气,但你却不知道这个人拿钱是用“摸”,于是你很自然地用了“掏”。
三,你考虑不周,人物的形象、性格、经历在你脑海中模糊。你知道这个人小气,你也知道小气的人要用“摸”,你也能写出“摸”这个动词,但是你为什么写?因为你一下子忘记了这个人物的小气特质,或者你老想着下一个场景如何重要,赶快让这个人付完钱去进行下一个重要场景,最糟糕的就是,这个人你在心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样子,你一会儿想这个人是小康,一会儿又觉得这个人还是温饱更适合情节推动。
对于第一个、第二个问题我没办法帮你解决,你只能自己去看书看人,去凝练文字。而第三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这个场景不断在你脑海里模拟,甚至将你自己带入这个角色去演绎,同一件事要从多角度去思考这一整件事是如何发展的,不要只盯着主角不放。
比如上面说的宁怀善的那个例子,春闱赏花会上,乔灵裳出言不逊,那么这时候作为认识乔灵裳但关系一般(宁怀善并不喜欢乔灵裳)而且自己也是心高气傲的宁怀善会怎么做?如果我是这样的人,这时候我就会站出来,用机智的言词将乔灵裳的狂傲打压下去,因为我认识她,而且这时候我以为他只是一个参考的普通学子(宁怀善这时候还不知道乔灵裳复国的企图),所以我一点也没有去掩饰我认识她这个事实。于是我就冒头说——“乔姑娘,并非我等不敢,而是以陛下的英明,我们不需要也不屑用这种方法来炫耀罢了。”
伏笔的问题就说到这里,大家觉得哪里说得不详细的、没明白的,再提出来,我再来说。
语言不同如何写
如果对话的两个人语言不通,可是你既想表示他们语言不通,又想告诉大家他们说了什么。
按照一般的情节设定,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两个语言都是地球上的语言,结果彼此听不懂;另一种地球人穿越到莫名的星球上,地球人听不懂这个星球的语言。
如果是前者,那比较好办,你可以将两种语言都写出来,但也是考验你语言能力的时候了。比如英文,你可以写——
【A:“hello~”
B:“喝漏了?没有啊!(低头看自己有没有喝漏)”
A(看到对方的动作感到莫名奇妙):“What‘s wrong with you?Can I help you?”
B:啥?】
英文是我们现在就有用的,如果是古代某种语言,我们可以用特殊的文字符号表示,比如用楔形文字表达古埃及语,因为我们肯定是不懂楔形文字如何表达意义的,所以我们可以随意组合,因为读者也看不懂。(这里我打不出楔形文字,所以我不举例了)
诸如此类,两种语言写出来。
第二种是用文字将两种语言发音翻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情况。(不包括括号里的部分)——
【(两种方言)
A:垒猴乜(你好啊)!
B:……呢索线诺?(不好意思,这个不是闽南语,我不懂闽南语,这是我这里的方言,意思是“你说什么”)】
或者是——
【A:“空尼基哇~(日语,你好。)”
B:“……?空什么挖?”】
或者是——
【(B进入了异时空)
A:“那古法如今头号?”(这个时空的语言,我们设定它的意思是“你是谁”)
B:“啥?”】
上面两种方法比较麻烦,第一种如果碰到的是英文,或许大部分人还能写出来,可是如果是什么意大利语俄罗斯语这样偏一点的语言可能大部分就都不懂了。而第二种要我们去乱组音,写多了也很晕,而且这种拼音法写多了总是有点弱智。这时候我们考虑另一种方法:将两种语言都翻译成中文,同时表明他们语言不通。比如——
【A用英文说:“你好。”
B不懂英文,只听得一头雾水,反问道:“什么?什么喝漏了?没有啊。”
A看到B低头在身上找来找去,心中莫名,却又听不懂B叽里咕噜说了一串什么意思,只得用手比划着用英文说:“你怎么了?需要帮忙吗?”
B更加疑惑:“你说什么?我听不懂啊。”】
第四种方法是用“乱码”或省略号代替听不懂的语言。举例——
【(假设A穿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碰到了B)
A对B大喊:“救命,救命啊!”
B停了下来,来到A面前,开口道:“¥#%—*#?”
A一愣,不由得问道:“你说什么?”
“……”
B又说了一句,可在A听来依然是毫无规律的紊乱发音,A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一种与自己认知完全不同的语言。】
用这种方法注意一下:1、“乱码”最好只写一次,写多了会觉得文章很乱。2、后面要加上一些确定两个人语言不通的文段,比如例子中的“B又说了一句,可在A听来依然是毫无规律的紊乱发音,A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一种与自己认知完全不同的语言”。
第一种将两个语言都写出来的方法主要是我们这时候视角是没有偏颇,而用乱码的话,则代表的我们视角进入了某一角色里。比如A和B说话,我们从A的人只去看世界。所以接下去的行文也要注意视角的问题,不要一下A一下B。
第五种是连乱码和省略号也不用,直接用概括性的文字说明彼此听不懂。例如——
【(还是A穿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碰到了B)
A对B大喊:“救命,救命啊!”
B停了下来,来到A面前,开口说了一句话,可是A没听懂。A只能再次问道:“你说什么?”
B又说了一句,可在A听来依然是毫无规律的紊乱发音,A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一种与自己认知完全不同的语言。】
这时候读者一看就知道两个人语言不通了。
后两种方法会导致我们没办法知道其中一方说了什么,可是你又想让大家知道两个人都说了什么怎么办呢?这时候你只好转一个视角,重说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比如——
【(还是A穿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碰到了B)
A对B大喊:“救命,救命啊!”
B停了下来,来到A面前,开口说了一句话,可是A没听懂。A只能再次问道:“你说什么?”
B又说了一句,可在A听来依然是毫无规律的紊乱发音,A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一种与自己认知完全不同的语言。A只好指手画脚地想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B疑惑地看着眼前手舞足蹈的人,这个人刚才突然大喊大叫,自己问他怎么了他却呱啦呱啦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
B看着眼前的人比划了一阵,突然明白了,拿出包中的水壶,在对方面前荡了荡,问:“这个?——水?”对方立刻欢叫起来,扑上来抱住水壶对着嘴巴就是一阵狂灌……】
这种方法面对人数少对话短的片断还是比较好用的,但是如果人数比较多对话比较多的怎么办呢?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是第一人称的话,你可能不得不舍弃这部分对话,放到后文或番外里体现,因为第一人称随意突破的话就会变成上帝视角。如果是第三人称,则比较好办,大致可以将双方的对话都写出来,但是视角始终保持在一个人身上,比如——
【(A是主角,B、C、D都是审问的人,这三个人的神态动作请自行设想)
B:“来者何人?”
C:“不要和他罗嗦了,杀了就是!”
D:“且慢,如果是敌人的奸细刚好抓起来审问。”
三个人一人说了一句,然而A一句都没有听懂,他只知道眼前的三个人看起来都不太友善,A猜测这或许三个人是在问自己是什么身份,也是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人任谁都会提高警惕。想到这里,A立刻将自己的手举到了头部以上,作出了投降的动作,同时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三个人,企图用白兔一般姿态告诉他们自己是无害的。
BCD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或许是A不具杀伤力的形象让三个人放心了一点,B问:“你究竟是什么人?”
A指着自己的耳朵,摆了摆手,告诉三个人,自己听不懂。
B看看另外两人,说:“他似乎是聋子。”
C:“无害吗?”
B:“可能吧。不过他……”B抬头看看天,“从天上掉下来吗?”
D:“我看还是带回去让E来审问比较好。”
A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三个人唧唧咕咕说个不停,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命运已经在这三言两语中被确定下了。】
关键就是要在对方的对话之后跟上主角(或者是你这时候带入视角的人物)的认知,也就是“听不懂”。这种方法和前面说的第三种方法很像,只不过前面因为是我们所知道的语言,所以我们往往会在说的前面加上“用x语”这样的定语,而后者因为是完全位置的语言,我们就没有了这种定语。
第五种方法是对方的说完全省略,只凭借我们带入视角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去猜测对方说了什么。例如(例子比较长,关键部分我用粗体标出来了)——
【当身体的痛缓解一些的时候,我尝试着让身体动起来,但努力失败了,不等我从中分析原因,门被突然推开了。
我吓了一吓,全身紧绷——呃,只是我的精神在紧绷,□□根本不碰合我的想法。
一个身着古装衣裙的女子端着盘子走入房间,她大概是看到我醒了,发出一声惊叫,冲到床前跪下,呱唧呱唧说了一串的话。
幸运的是我轻易地分辨出她话音中的惊喜,这个人应该不是我的敌人,但不幸的是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我不敢我能听懂地球上所有的语言,但我敢说我听过地球上所有的语言,我可以肯定,眼前女子说的不属于我所知任何一种语言!】
【我想着这些东西的时候那古装女子又说了很多话,我一句也没有听懂,而且她的声音听起来闷闷的,像是罩了一口锅在说话,这让我很是疑惑。我回神的时候我看到她眼眶红红的,眼泪娑娑地往下落,她用宽袖子掩着半张脸,呜咽着说着什么,本来就听不懂的话因为哭腔而模糊,让我连发音都听不清楚了。
女子嘤嘤哭了好一会儿终于停了下来,一脸愧疚地看着我说了什么,又慌里慌张地起身将她刚才端进来的碗捧到床前,她将我扶起靠在床头,那碗就送到我嘴边。我看了一眼,果然是黑褐色的中药汁。虽然我对中药没有什么了解,但是对于中药强烈的气味还是知道的,然而当这么一碗浓稠的药汤放在我鼻子下面的时候,我却只能闻到淡淡的草药味,我就意识到,我的嗅觉似乎出了什么问题。
女子看我没有动嘴,焦急地说了什么,我猜测大概是劝我吃药之类的话。问题是我也想吃啊,但现在我的嘴巴除了还保留了本能的吞咽功能之外,连张嘴都很困难。除非将药灌到我嘴里,否则我根本没有办法喝到。
我试图用眼神告诉她我的困难,显然我们沟通不良。折腾了很久,那女子才咬咬唇,一脸慷慨就义的表情,用决绝的语气说了什么。紧接着她却捏开我的牙关,将药倒了进来,又用手指不知点了我肋下的哪里,我的喉头就着这突如其来的刺痛上下一个滑动,将药喝了下去。
搞了半天她是要给我喂药啊,就她那表情,我还以为她要杀人灭口呢。】
基本上,我个人偏好用最好一种。
其实大部分人觉得语言不通的情况难写,主要是不想舍弃其中一方的对话,想让读者明明白白地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不然怕下文写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觉得不连贯。我个人是觉得,读者没有那么笨,如果读者真的笨了,也是我们作者害他们笨的。体现一个人想法感情的不单是语言,还有神态、动作、语气,各个方面,当我们没办法用语言直接表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加强侧面表现礼,着重描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气等方面,同时加强主角面对这些表现时的心理活动,用主角的猜测告诉大家对方说了什么。
整个攻略其实只是总结一般规律,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那种我一下子想不到也很难总结进去,所以这种一般性的总结放到h身上可能就会有点雷了。不过这个我也很无奈,h这种东西要写的激情,自己要投入而且要一点了解,老实说,我觉得这个部分我最多跟你们说说那些名词可以替换,要说如何写得好,恐怕还是要自己多多练笔、多多观看别人写的好h。
看了这么多受益匪浅,占个楼打扰Erus大人,想问一个问题:
写了一个人物,他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比较不引人注意的形象,但是实际上他十分十分有钱(个性淡漠,不太在乎钱的问题)。我在这里埋了两个伏笔:其一,此人有时会到处打工(积累社会经验,学习和人相处,不过貌似没有效果……),可是穿着却十分低调而昂贵(和他自己的内敛有关),这一点会在文中由女主角看出来,但是此时女主没有想到为什么他会穿这么贵的衣服,而是想他明明不爱表现却穿这么贵的衣服应该不是爱慕虚荣的问题等等;其二,为了办一件事情,一配角急需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件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包括他,这一配角急于出手几个企业,本来不是很容易办的事情(起码不会很快,买黄金还要验货呢),可是短短几天就办成了(T-T没经验不知道几天之内可不可能办成企业转手),说明有熟悉内情的人在暗中帮忙。
只埋了两个伏笔,不知道够不够?或者合理否?
恭请Erus大人指教,谢谢!
№59☆☆☆寻梦之翼于2007-10-20 16:50:27留言☆☆☆
寻梦之翼大人:
基本是合理,前一个是想说这个人物生活质量其实是很高的,后一个说明在转让企业这件事上有一个在帮忙,因为知道的就那么几个,所以这个人也是嫌疑,当然,作者看来这个情节就是为了体现这个人有人脉有权势。
但是只说“基本合理”是因为大人讲的粗略了一点,如果只是为了表示有钱和有权,那么穿昂贵的衣服和动用人脉帮朋友解决问题就可以。不过有一个地方我没太明白:女主的心态是什么意思?
看了大大的帖子,觉得十分受益。。
这些问题,都在我写文的过程中出现过。
其实我在写文之前,就把大纲想好了,可是写的时候,又忍不住删删改改,等到快写完的时候才发现,跟最初的设定差了好大,于是就难免有一些地方铺陈地不够。而且经常在写一个场景的时候,脑袋里自动想下一个场景,于是就草草的结束这个场景,感觉写得干巴巴的。
还有一个觉得很难的地方,就是主角的性格。。因为剧情是早就设定好的,在有些需要性格转换的时候,就显得很生硬。
比方说,我的男主设定是一个冷酷霸道的性格,开始的时候他对女主的感情就是只想夺取,后来随着剧情发展,要体现他柔情的部分,我就觉得这样的转换,会不会让人觉得男主性格前后差异太大了。。
还有女主,她有点软弱,有点矛盾。自欺欺人,想爱不感爱,但是似乎这样的女主不太讨人喜欢。。我在想,是应该写一个真实的女人呢,还是应该写一个性格鲜明到人见人爱的女主。。。
E大能给点建议吗?
№113☆☆☆绿茶清清于2007-10-30 12:59:15留言☆☆☆
绿茶清清大人,关于男主的性格,你可以在他还在冷酷霸道的掠夺时就偶尔体现出一点小小的温柔关心,比如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他注意到了女主手擦破了皮啊然后他冷冷地送上了伤药之类的,而后面他柔情的时候也不忘他霸道的性格,比如他看到女主手受伤了就上来关心,但是关心的时候也是用责骂的方式,或者原本明明是想关心女主,但说到后面还是忍不住发脾气暴躁这样。
至于女主的性格,你可以写一个真实的女人,但是在她的软弱和矛盾之外增添其他的闪光点,比如她的善良(但不要变成圣母)、体贴(但不要罗嗦四处张扬),或者写她很有才华,懂很多东西(小心万能),用闪光点淡化她的缺点,我相信如果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女人,就算有点软弱有点矛盾,但总是会有她的优点会让人去喜欢的。
E大,偶这里同样是第一人称上帝视角的问题,举个例说好了:
我在某个深夜血洗山庄杀光人家全庄若干人后,离开了。
我离开之后,山庄又进来一个人,做了某些事,这个情节很重要,但是我已经离开了,所以是不知道这个人做了什么事的。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叙述这件事情的发生呢?汗~~~~
№130☆☆☆腐鸟于2007-11-07 17:16:31留言☆☆☆
E大:
偶看好多写BL的,H完后受如果不清洗的话就会发烧,是不是这么回事呢?一定要清洗的吗?
№131☆☆☆小鹿于2007-11-07 22:42:51留言☆☆☆
小鹿大人:应该是吧,这我倒是没有去查过医书。不过应该是吧。
腐鸟大人:如果剧情允许的话,我们可以设置几种情节来体现这个需要体现的情节——
1、让我回去一趟,发现了现场有了变化,通过这个变化推敲出可能有人来过而来者做了些什么。
2、通过别人之口告诉某某人曾在某时某刻(我走之后的时间)来到某地(案发现场)。这个别人有可能只是一个无意间说起这件事的陌生人/认识的人,也有可能是我特意派出探查消息的属下。
3、通过其他道具的出现/消失从侧面体现现场有被人进入过。我一下子想不出这么说是不是准确,我的意思是,比如案发现场独有的本应该消失的某件东西出现了(一般来说一个遗孤或者一个宝物的概率比较大,因为只有这种才比较引人注目,才会让消息传到我的耳朵里),这东西又出现的意思就是说,在常理下除非我离开之后又有人来了并且将东西带出来了,否则这些东西不应该出现,由此推断出有人在我之后到过现场。至于这东西的消失也一样,比如所有被害人的尸体被人掩埋了。
4、什么也不写,直到真相被揭开的时候,才将这件事写出来,但在前面的剧情里做好细节铺垫。比如去的那个人就是我身边的一个人,那么他可能去过之后看我的眼神不对,或者对这件事所知道的情况大大超过了一般人之类的。
5、如果以上方法还是不能满足你想把这件事完全表达出来的欲望,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写番外(但最好不要在事情还没有完全揭露的情况下写,这会减少事情的悬疑性)。
嗯……一时就想到这些。
E大,能否能请教个关于如何摆平心理对待□□(不是负分,不过我想也不远了)。我的文一开始很冷,几乎是每五章才有一个评论,都还好,是鼓励。可现在,评论增多了好些,全都是说女主无个性(我刻画不好),女主自甘堕落(是有点),要求换男主,不喜欢男主,等等。总之好像什么都不对了。现在我上一新的一章,特别怕又被骂,尽管是善意的。我好怀念以前没有评论的时候啊!我很想就沿着我本来的构想写下去,可是如果我的大大们都不满意,我是不是得考虑真的改改大方向?不然如何顶住他们的心理战阿?谢谢。
№138☆☆☆苦恼的新手于2007-11-10 23:01:24留言☆☆☆
我们先抛开文笔问题,因为文笔是一种积累的过程,看了我的攻略或者看了其他人的经验之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
我们先说你现在这篇文章是否要改变方向重写。
是否考虑要改方向,先确定你想写的是什么,比如一个堕落的人的命运悲剧(因为你说那个女主堕落,所以我们姑且这么假设)。
如果你确定了你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的悲剧命运的话,那么再思考你现在所写的是否是在表达你这个想法,文中的女主拥有了这样一个性格,以及你设定了这些情节,它们是否能引导出那条悲剧命运呢?
如果能,那么你不需要改变,你要做的是加强文笔锻炼。
如果不能,再考虑你将整个构思颠覆了,产生了新的构思,而这个构思是否能比旧的构思更能表现主题?或者说,这个新的构思是否就能将你的主题表现了。
如果能,请你使用新构思,如果不能,你还不如不要改。
至于心态,从你说这段话看来,我觉得你面对□□的时候已经将心态放得很好了,你有认真吸取□□的建议,只是吸收的同时心情很郁闷而已——任谁都是这样,被批评了受挫折都会郁闷难过,我看到□□也会很郁闷(上次分被抽走了上课都在郁闷,刚好出了一个长评,才平复回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那是欧阳修,不是咱们,所以我跟你说“要把心态放稳”就等于是空话。按照我的方法就是,看了□□再去看正面评论(所以我们可以保留几个赞美的评论自娱自乐……囧),调整一下心态,然后吸取了□□的教训后就把精力放到写文上——化悲愤为动力……
心态这玩意儿就是磨啊磨的就平稳了(也可以说是皮厚了),那些心如止水的都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高人,我们只能随波逐流~
№139☆☆☆Erus于2007-11-11 14:31:41留言☆☆☆
顺便补充一句,因为你要表现的主题往往没有那么深奥复杂,什么命运悲剧的都是屁话,你可能想写的就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你想写的是这个女人和这个男人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情节(一篇文章的开始往往是从一个灵感开始的,这个灵感可能只是一个片段、场景,比如一夜情、一个痛快淋漓的巴掌、一个烟视媚行的动作之类的),那么不论你只要写的东西能让你的这个灵感能顺利表达出来就行了,而具体怎样引导出这个灵感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果现在这个剧情不好,你完全可以换一个剧情。像一夜情,你可以是一男一女在酒吧相遇一拍即合(果然是堕落的女主),也可是一个女的喝醉了街头偶遇男主不明不白就失身了(这男的够没品的),还可以是女主遭人陷害骗去酒店逃生中蒙男主相救进而以身相许(恶俗啊恶俗)……反正你想写的只是一夜情,具体过程如何可以千变万化~
1.我是写穿越的,但是女主在穿越后的性格发生了改变(表面现象),但是有一些地方,女主又必须是穿越前的性格。这样子反差很大,自己写的时候感觉很不对劲。
2.因为自己设计了很多的伏笔,但是有一些情节必须不能发出来,但是我又想作为后面的回忆写出来,所以自己那里是打出来的,但是发的时候想用分割线,但是自己感觉不好于是换成了一段文字去写外面的景,来衬托里面的气氛,但是最后一看很不协调,一个情景却两次来写。
3.我想概括的写一些人的性格,特长,但是如果是把这些罗列,很感觉很干。但是又必须是一笔而过,这些都要交代。
PS:我是以第一人称写文。??
№304☆☆☆叶梦怜冰于2008-01-18 13:53:30留言☆☆☆
1、穿越后,女主为什么要一下子改变性格呢?
2、那个。。本人才疏学浅,没太明你的意思,你是说,有的情节你想等一切都过去之后再来用回忆揭出?那可以先当时揭出表面的一部分,回忆时再说出更深层的意思。刚开始先让读者有一个感觉,在回忆中让读者恍然大悟。……所以一件事分深浅层次分次交待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3、性格是要从语言行动中慢慢体现的,这个E大前面的公略里提过,其实一两个小细节就足以点出人物的性格,而如果直白的说此人“乐观开朗”,那基本和没说一样,没有感觉。。而特长最好是要设计情节让此人展示,如果不方便的话可以根据其他细节进行推测……
№305☆☆☆789于2008-01-18 20:00:15留言☆☆☆
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因为你是第一人称的文,你只要让你的主角在行动和心理活动上形成反差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刚好我在《曼臣》里面也有,所以拿出来举例。《曼臣》里面的主角在穿越是表现为精明干练并且坚强独立的形象,但是因为穿越后换了一个小孩的身体,并且周围环境的关系,她必须表现得比较“娇弱软弱”,所以我写她在对一个人撒娇的时候写——
【我连忙扑上去抱住云若的腰,大声叫道:“云若,你太过分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饥民,你怎么可以浪费粮食!云若云若云若云若云若云若,你是坏蛋你是坏蛋你是坏蛋你是坏蛋你是坏蛋!”
我自己一边闷头大喊,一边心里也是黑线直冒:老娘我八百年没这么不要形象的耍过赖皮了,云若,我为了你可是够意思了!
云若的身子在我抱住他的一瞬间就僵住了,听到我这么大声嚷嚷,我觉得他的肌肉紧绷得都快风化了。
云若不动了,我也不再抱得那么死紧,抬起头,咬着唇,瞪大了眼睛,无声地逼迫着云若。
我估计我现在这形象再在屁股上插上一根狗尾巴草晃荡晃荡,那就功德圆满了。】
从穿越前“我”的表现来看,“我”是个精明干练的人,不会撒娇耍赖皮,更不会故作天真扮无知loli的模样去讨好别人,但是这里因为环境所迫,所以“我”必须这么做,于是在写“我”这么做的时候我加上他的心理活动(“心里也是黑线直冒”“老娘我八百年没这么不要形象的耍过赖皮了,云若,我为了你可是够意思了!”“我估计我现在这形象再在屁股上插上一根狗尾巴草晃荡晃荡,那就功德圆满了”),用这些自嘲的话语来表达其实“我”对自己现在所作所为是不屑的、鄙视的、不适应的。
第二个问题
请恕我愚昧,我也没看懂你想问什么……?
如果是789大人说的那个意思的话,就是像大人说的那样,之前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只要写够伏笔就行了,也可以让主角通过心理活动表达一下对这些“不合理表象”的疑问,然后再后文中一点一点地慢慢将整个剧情写出来,或者一次性在某次会议中全部写出来也都可以。
第三个问题
这个,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想问如何用一句话把一个人的特征勾勒出来?还是想问如何让这句描述在文中不显得突兀?
嗯,怎么说呢,你问的太模糊了,我有点搞不明白。
这个,嗯,比如剧情是A向B介绍C,那么起码我们不能这样写A对B说:“C叫xx,xx岁,相貌俊美,擅长使剑。”或者是主角在见到某人的时候,心里浮现了这个人的资料,那么我们也不能写:“C,xx(名字),xx岁,擅长使剑。”这样一定是很枯燥的,后者还好,但前者是绝对不符合我们平时说话方式的。
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表达为:“(C)他是我朋友,他拿手xx剑可是江湖里有名的狠辣,你可不要看他美若天仙的样子就小瞧他了!”这句话表达出的要素和“C叫xx,xx岁,相貌俊美,擅长使剑。”是一样的,而接下去你要描写C的外貌或者是C听了这句话之后的反应(折射性格)都是顺理成章的。
汗,这个问题我实在不太明白大人是要问什么,所以就先说这些吧。
新手写文攻略(续)
消除卡文的浮躁心态以及写作前的准备
网络的连载性导致作者每天都在心里念叨着:更新更新。但是卡文是必然,偶尔有事没时间写文也是必然的,我估计没有哪个作者是没有卡过的。
卡文这件事对于红作者、老作者来说可能并不是很麻烦的事,但是对于新手而言,文思卡住了很多新手就会心慌意乱,原因一是生怕没有更新读者就不会追文了,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如果因为你一天没有更新读者就离开了,说明你的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当年我看《紫川》,它三个月才更新一次我都追下来了,好文的话一天两天没更新算什么~原因二是刚刚进入写作领域的新手们可能对每天码字有一种狂热,一天没写就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似乎一天不码上那么几千就失去了人生意义一样。
这样不稳健的心态很容易导致新手写文陷入一种浮躁、没话找话说的境地,我认为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往往是经不住推敲的。就我自己而言,我一度也陷入这种浮躁的境地,结果就是现在不得不回头改文,极度痛苦……
(PS:改文绝对比写文难!特别是在大框架已经确定、前后文呼应复杂的情况下!大家最好不要抱有“没事,先放着,我回头来改”这种念头!)
事实上,吉尼?汤普森(这人是谁?呃,我也不知道,大家baidu吧!)说过:“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动笔写作,不要内疚。倾听。观察、谈话、阅读、记笔记,澄清最初的观点,这些都证明你没有停止写作。”
要想写好文,除了把单词组织成句子,把句子组织成段落、章节之外,还有许多该学的东西。而学习写作不但包括学习如何“写”,还包括学习做其他几件事,这几件事,本身并不是写作,但它和写作的关系太密切了。
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前的准备,即在你开始写作前做的每一件事情:你观察,思考,选择角度,处理素材。照这样做,你会节省许多时间,兔去挫折。
(Erus:所谓“厚积薄发”,注意积累。积累的过程可能很枯燥很寂寞,但请你忍住,稳固的地基是建立高楼大厦的基础。)
注意倾听别人的话,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和问题,使你可以找到出色的素材,并由此引发出精辟的论点。
【一天下午,我的邻居同我探讨她同另一女士的友谊,那位女士跟一位先生有染。“我怎样告诉玛西娅我对那男人的真实看法,而又不致损害我们的友谊呢?”她问。这样,思想的种子开始在我的脑子里生长了。
两天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开头便问:“什么是钉进两位女性朋友之间的楔子?”】
“什么”是各种写作良好的出发点,它会引发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你的调查研究飞速进展。
(Erus: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灵感的问题,你需要一个动力去写一篇你想写的文章,你会急切地想要表达你所想到的东西,迫不及待地将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转化成文字和大家分享)
【接着,我请人们讲述自己,当你憎恶女朋友的情人时所发生的事情。
下面是我通过询问、调查,在写作中得来的体验:
1、思考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动机、结果和解决方式。】
(Erus: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永远会有你想不到的东西。你认为不可能的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理所当然。人心很复杂,一点点偶然都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像蝴蝶一个扑翅造成的龙卷风一样。)
【2、采访要灵活,目的性和随意性结合。尽管你预先知道某些答案,但你仍要设法使被访者乐意谈及她所遭遇过的各种经历,这使你对问题会有更深层的了解,并得到一个更犀利的观点。】
【3、采访了大量的普通人之后,还可采访心理学家或专事女性情感写作的作家,与普通人的谈话给了我可供专家议论的谈资。
与专家对话时,不妨直截了当地提出你在文章中所提的问题;比如,问专家是否观察到了你正在研究的特殊现象,你可以例举采访中得来的大量实例,以确保专家作结论时的准确性。一个作家会毕一生精力观察与思考。永葆一颗好奇心,持续倾听和探索,你将有写不完的东西。】
(Erus:关于采访,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去做问卷调查什么的。如果需要采访,那么我们可能只能能问问身边的人,或者上网到论坛里做一个简单的调查。有时候网络的匿名性会让真实的人性暴露,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很不错的回答。所以如果你有条件的话,可以在一些比较热的坛子里多混混,比如天涯、猫扑啥的,晋江的也不错,不过晋江坛子的童鞋们大部分都是loli,有时候结果显示会很偏颇。
关于寻找专家这点可能大部分人都没办法做到,也不会去做,那么你可以考虑寻找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作为参考。比如我写耽美,我需要探索同性恋者的心理,那么我可能会去看李银河的一些书。)
【4、阅读与查找资料中别人写过的东西。
如果你写作纪实作品,你会想知道关于这类主题已发表过的文章,以避免重复或找出不同的观点。让公立或学校图书馆成为你的第一站,你可以查阅期刊索引,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杂志。查阅《期刊文学读者指南》。嫡业期刊凡《人文科学索引》、《心理学摘要》,作为补充。
你还应该在日常阅读中搜集有关的资料,有选择地浏览报纸杂志书籍,以获得有用的线索。你一定会获益匪浅,你可能得到新的启示来深化主题,找到恰当的采访人选或深刻的引文。
另一方面说,把稿件投给两年内未发表这类文章的杂志,投中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你的观点独特,也有可能中稿。】
(Erus:“创作交流”里有一个“李正华”发的帖子,里面也有谈到一个你要注意前人写过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我们要站在喜马拉雅山上写文,才能傲视群雄,如果你在马里亚纳海沟里翻腾,你努力了一辈子,可能还扑腾不到水平面)
【5、记笔记。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我总是匆匆记下听到的精彩句子,把素材写成段落,甚至标出标题或副标题。另外,记下事实或引语出处的细节对纪实写作也极有必要。
每当开始酝酿一篇新的纪实作品时,我都会列一个文章所要涉及的问题的清单,一个非正式的大纲。我把各种各样的本子、笔放在口袋里、汽车里和家中的各个房间里。如果你在开车时获得灵感,而只有汽油收据的背面可利用时,你就知道手头常备文具的价值了。
热衷记笔记给了我自信,并使我准备好了写作前的准备。】
(Erus:老生常谈啊老生常谈,各种笔记绝对是提高文笔、增强学识、扩大视野的必备良品啊!居家旅行杀人放火都要随身携带!要知道我手机里面都一个记事本专门用来做笔记,在路上看到什么好素材,身边没有纸笔的时候就拿出手机狂按……)
【6、整理素材……】
(Erus:这点有很多,我归纳一下,就两点:
第一,给你的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建立有效的索引。读书笔记不是随便拿一本本子记记就算了,读书笔记就好像是你的私人图书馆,书少的时候怎么放都可以,但是当书多的时候你就必须根据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建立有效索引,你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找到你想要的资料。
第二,在占有大量素材资料之后学会取舍。我们常常会有这种心态:得到了什么崭新的好东西,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来和好朋友分享或者炫耀。写文也一样,但你占有大量相关资料之后(特别是刚刚占有的时候),你很容易产生会有一种“全部都写进去”的心态,这种心态一方是因为你想“炫耀”你的所学,另一方面是你面对众多有着一定关联的资料,你觉得你找得很辛苦,所以不舍得丢弃任何一部分,就像一个母亲不愿意丢弃自己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孩子一样。所以我们要学会克服“全写进去”的心态,学会取舍,抓中重要的切题的来写,否则你的文章会因为你加入了大量的资料而让读者无法消化。)
写作前整理你的观点,会给你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以写作,所以即便有一天你没有动笔写时也不会内疚。当你倾听、观察、谈话、阅读、记笔记澄清你最初的观点时,你仍在写作。
不好意思,因为晋江封IP,我没办法上论坛,所以都使用在线代理。唉,能顺利上来的孩子们,你们不能理解使用在线代理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偏偏我是极懒的人,所以这两天上来的不多,回帖慢了请不要见怪。
以下回复:
于是我走了,却不知道A在心中叹了一句:我去了又能怎样呢?
我转身而去,却不知道A在我身后露出了怨毒的神色。
这两个难道不算上帝视角吗?纠结中……??
№10☆☆☆吃吃小姐于2008-01-20 21:58:39留言☆☆☆
这个……理论上不算上帝视角,因为你是不知道的,一般来说出现这样的语句,下文就会写我因为这个不知道A的怨毒而发生一系列惨烈的事宜。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语句对于“资深”的读者来说还是会有点雷,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归于上帝视角。而我个人也是不太喜欢这种写法,我宁愿花费大量的心力和笔墨去从其他细节上构建A内心的怨毒,而不是用这种比较直白的方式写出来。
-----------------------------------------------------------------------
嗯嗯,乖乖举手提问关于上帝视角的问题。
不是对方心理而是情节方面的上帝视角要怎么办?
比如说第一人称写文,主角走后新人物出现,帮主角收拾残局。此处不写不行,而且主角必须处于无知状态,要咋办?
我通常都是分割线————此处上帝视角————了事……
№5☆☆☆萧白夜于2008-01-20 17:23:17留言☆☆☆
关于这个,你想让读者知道主角离开后新人物所做的事,一个方法就是你楼下那位说的写番外,另外一个就是在后文用其他方式写出来,比如主角听到别人说“那个晚上谁谁谁如何如何”之类的,或者是听说那个残局现在如何如何,就算不点出到底是谁收拾的,读者很自然的也能去猜想是谁(猜得对不对不重要,反正后文你只是会把真相揭示的)。
其实对于这种情节上的上帝视角,你不一定要急着马上就把真相表露,你只要按照你心中的设定一步步往下写,该埋的伏笔埋好,该注意的细节注意好,到了时机成熟真相大白的时候,一切就都是顺理成章地说出来了。
想问一下E大
最好在哪几个方面做读书笔记呢?
能举几个例子么??
№26☆☆☆笨笨于2008-01-25 18:22:57留言☆☆☆
这个……嗯,你所谓的“方面”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第一,最简单的,我觉得有感触的好词好句都是回抄的。这个就不用距离了吧?
第二,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比如我看一部美国的连续,运用心理学知识破案的,然后我就对照字幕抄了一些诸如“围棋的布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倾向:攻击性(极具攻击性)、防守型,技巧性”“通过观察了解对方是温顺倾向还是攻击倾向,从而判断是否有第二罪犯”“(观察房间的布置)这是一个男孩的房间,而不是一个男人的房间”……如此种种,因为我本身不是学心理学的,所以这些东西如果只是看过不记下来,过段时间就忘记了。记下这些东西不但是告诉我一个零碎的心理学的知识,还有助于开拓思维,比如我要写悬疑,那么我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设计一个的犯罪和侦破剧情。
第三,一些……嗯,我觉得很“有趣”的东西。比如我看一本书叫《宗教裁判所》,里面再讲到圣殿骑士案的时候引用了一些可能是别的作品或者是史实上记载的原话,如“惩罚一段不是恶,而是‘爱的行动’”“如果他说谎,那么这是对他的欺骗的惩罚,如果他说的是真话,那么他将因这种处决而赎他以前的罪(十字军领导者,蒙福尔)”。像这样的话,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说出来的(自身阅历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想不出这些语句,在人物和情节的塑造上就会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在看到这些“匪夷所思”的语句的时候我就会记录下来。写作的时候未必会用原句,但原句构造出的氛围给我了我更多的思维空间。
第四,零散的名句、意向。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名著或经典里面的,或者是名人说的,比如“灵魂是□□的监狱(黑格尔)”“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耶稣,这句话就是宗教火刑的根据)”“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法句经》)”,这些话都在经典里可以找到,但是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我不可能把所有的经典都看过去,看过了也不见得能记住,所以如果在平时阅读里会看到有感触地觉得好的可能会有用的句子,我就都记下来。
第五,系统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往往一抄就是一整本抄下来,我上次看一本《物证检验学》,因为里面的知识是成体系的,又都是我不太熟悉的,所以最后几乎是将整本书完整地抄下来了,抄得我中指关节都破皮了,后来回头一看,才觉得我完全可以直接去买一本回来……还有很多都是这样,第一次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之类的书的时候,也是近乎全抄了,但是这种书一般来说观点都很相似,抄了一本之后,之后再看其他作者的抄的东西就很少了——我不会抄重复的东西。
第六,相应的图片、表格都会保存。家里有扫描仪和打印机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碰到需要的图片或表格扫描打印以下就好了。一般来说我做笔记的时候就会在页面上留好图表的位置,等图表打印出来之后剪成合适的大小贴上去。
其实读书笔记这种东西不见的是你急什么就用什么,很多时候是用来开拓思路,给一个“引子”的,让你想到以前的知识结构下想不到的东西。比如以前我就很难想象有人可以无耻到一边诬陷你鞭笞你,一边对你说“这不是罪,这是爱的行动”~
就是……前面的冲榜,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实用……
№23☆☆☆白衣于2008-01-25 11:20:44留言☆☆☆
那个啊,现在想来我估计当时是带着调侃的心情去写那些东西的,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