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结构到局部解析,小说创作技巧十三则

  在当今小说泛滥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小说慢慢都忽略了故事性和立意,盲目地追求快感、发泄、滥竽充数等现象也越来越多。

  文笔再好,语句再华丽,用词再雅致,都只能做锦上添花用,

  这类小说可能一开始很吸引人,但接下去,能不能把那批读者留住就要看小说的故事够不够精彩了。

  据我所知,最热门最受欢迎的动漫,绘画水平有高有低,但共同点是都在故事方面非常吸引人。特别是在人性方面塑造成功的作品。

  而那些绘画水平已达到“大师”级的,很多就因为故事方面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被打入冷宫的。

  例如比较成功的动漫作品《高达》,主要描述了战争的本性一一是因为强大的力量才带来战争还是因为需要和平才需要力量来维护和平?

  战争是对是错一直是大家寻找的问题。它把战争描述的淋漓尽致,更是运用战争衬托出人性的多面现象。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些小说的创作技巧。

   image.png

  人物个性的刻画

  1、人物表现的要素有

  a、独有的表情

  b、习惯的动作

  c、常用的对白

  d、思想

  y、意念和欲望

  f、弱点和缺陷

  g、角色的好恶习性

  2、这些要素的运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当作创作的工具,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运用,你可以将这些设定条列出来,然后有表现的部分做出记号。

  比较重要的个性部分,应该要不断重复的表现出来,以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

image.png



  配角的运用和衬托

  有那么句笑话,帅哥美女总喜欢跟比自己丑或矮的人呆在一起。

  故事创作也一样,也需要这种衬托,特别是配角的衬托,不断地运用配角来衬托主角,全力将你的主角塑造成偶像。

  所以,配角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衬托主角,一部分用来丰满故事。

  1、配角的类型:

  正面一一导师型、爱慕型、协助型

  不确定一一神秘型、竞争型、丑角型

  负面一陷害型

  协助型:时常和主角形影不离地出现,有难同当,有富同享的必备角色。

  导师型:给予主角正确知识和观念的辅助角色

  爱慕型:主角心仪的对象,通常也会是(男)女主角,对主角心境影响很大,是影响整个剧情变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对主角会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绝不会自己报上名来,通常他都会被神格化。

  竞争型:实力一定比主角先占优势,但本身会对主角的隐藏实力感到兴奋或畏惧。

  不会阻碍主角的进步,反而会促进主角的成长,成为足以和自己竞争的对手。

  陷害型:通常为了得到主角拥有的某样东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顺眼等不同理由,经常和主角作对,也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会扯人后腿,作出很怪诞、荒唐的事,为搞笑而声的角色。

  3、每个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象在线游戏一样。

  在你的剧情中必须不断地制造平衡,再将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就相应的重要。

  正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危机感不足。

  负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溃。

  在这样的博弈下不断地制造出高潮。

  桥段的发挥和设定

  1、对比法桥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个桥段,与主角的设定做极度的反差对比。

  这样的方式,容易让读者有一个度量的标准,更能凸显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个走投无路的败家子遇到一贫如洗,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角,两者产生极大的反差,更能衬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砌法桥段:把桥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个高度,再将主角叠到这个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费吹灰之力到达最高的位置。

  如:一个传说中的剑客,剑术相当精湛,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手,一些挑战他的都在三招内被斩毙。

  但是离奇的是,在对上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汉时被一击打败了,而当众人崇拜他时出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流浪汉称他为师傅。

  这样的范例说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厉害的角色,背后或许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这时我们已经将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级,运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个非凡的高点。(现在这种套路被广泛运用,但是用得好还是会有非凡的效果)

  3、陷阱法桥段:运用桥段将主角慢慢逼向绝境,让读者一直为主角的危机而担心。

  再进行一个大的转变,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颠倒,产生极大的落差,以凸显主角的能力。

  原则是,设定持续低潮的桥段,让转变过程迅速成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显。

  比如:原本一直处在被欺负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让读者知道,原来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敌对方突然处在了下风。

  善用伏笔

  伏笔是作者为了表现某段重要的剧情,在先前便设了相关的桥段或提示,到故事进行了一个程度后,再将这个桥段或提示呼应出来的手法。

  伏笔就像是一个隐藏的炸弹,它让剧情产生更多的变化。

  它的表现方式可能只有出现一次的画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经意的桥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对白。

  伏笔的埋设,不要和伏笔的呼应脱离太久。

  这样,读者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而失去了伏笔的意义。

  伏笔的描述也可以是连续性的,在一一个个段落中埋下伏笔的一个片段,最后在全部组合起来。

  这样方式的可以让伏笔体现的时间不断向后延伸。

  1、伏笔离不开主题

  这是一个不变的原则,故事的重点只有一个,所有的因素都要因这样的原则而产生。

  伏笔的内容不要和主题无关,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过多的伏笔。

  这样反而会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失去了伏笔的意义,除非是有连贯性的伏笔。

  做连续性的埋设,过度的卖弄伏笔,也会让故事的主题变的模糊不清。

  3、成为转化的力量与高潮的爆发点

  伏笔的设计,目的是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

  这样的设计,也是剧情中转变的一种方式。伏笔的揭晓和呼应,时间点相当重要。

  这也牵涉到剧情的节奏问题,如果我们能善用伏笔,并在高潮点爆发,这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4、记得收尾对伏笔的埋设。

  我们一定要相当的清楚,否则会变得虎头蛇尾——到最后突然消失了却没有清楚交代。

  前头埋伏了几个伏笔,到最后就一定要相互呼应几个伏笔。

  如果我们的剧情太过复杂,建议最好能做笔记,再在编剧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免剧情结束后有所遗漏。

  剧情的节奏

  1、过山车原理

  我们说平淡的戏,可能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戏也会让读者过度紧张,变得麻痹。

  假设剧情的高低,就像一条起伏的曲线。

  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原则,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剧情,达到的效果就越惊人。

  就像是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声音也就越凄惨,刺激的过程越高。

  我们可以称这样的原理叫做过山车原理。

image.png



  2、剧情的拍子

  但是这里我们还要补充的是节奏。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标上的Y轴,那么X轴的部分可以说是拍子;

  节奏的快慢,相对的影响到人的情绪起伏,慢的拍子,给人平稳的情绪,而越快的拍子,则给人紧张的情绪。

  这样的原理也适用在剧情的结构上。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为什么说艺术是相同的原理。

  这个节奏同样的也可以体现在美术作品、书法、颜色及符号上等,都是同样的原理。

  3、运用快慢的搭配来控制读者的情绪

  平稳剧情搭配慢节奏。

  冲击剧情搭配快节奏。

  吊读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编的故事常犯的错误,就是直肠子一路通到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不错的点子,还没有酝酿的过程,就直接演出来了。明白地说,小说就像作家与读者的斗智,当我们安排的剧情,在一开始就已经被读者知道结局的话,读者还有想看下去的欲望吗?

  1、让读者上钩其实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决定剧中任何角色的命运。同样的,你也可以决定你最精彩的点子,要在什么时候出现。只要是读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让读者知道。但是每个过程却透露出一点点片段的信息,让读者急着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后便慢慢地被你的剧情牵着走。

  2、最佳时机谜底揭晓而让读者知道解答的时机,就像是在钓鱼一样。拉杆的时间点一定要准确。当鱼上钩时,太早拉了,诱饵还没有进到鱼嘴,鱼会跑掉;太晚拉了,诱饵已经被吃了,鱼也会跑。太早将答案说出,读者对你的需求还没形成,效果会打折扣;而太晚将答案说出来,读者失去耐心也会跑了。收放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没有信心的话,不妨多让几个好友看看,给予一些意见,作为你修正的参考。

  掌握主题

  小说最重要原则应该就是掌握主题。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无论有什么再好的点子,都应该以不偏离主题为最高原则。

  觉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没有想法就不断地加入其他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我看到不少的小说都偏离的主题,常常是因为有了突发灵感,或许是没有好的想法,编不下去,就加入很多与主题不相干的进去,违背了主题。

  1、如何不偏题

  如果是能够加分的灵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进去。

  如果没有任何可以结合的可能,那么,就请将这个想法储存起来,说不定可以作为下一部作品的创意。

  如果真的想不出点子,建议你回到原点,看看你先前的设定。

  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方向的。

  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经完成的剧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

  以读者的角度,反复地在你的作品中观察找寻可以接续的方向,也是一种方法。

  再不然,你就搁下笔,离开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因为可能你已经钻进牛角里无法自拔。

  2、多线架构的使用原则

  有时我们也会使用难度较高的多线架构,这样的手法需要比较熟练的经验。

  对于大长篇的剧情,多线构架也很必要,因为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会仅限于一个故事。

  多线架构的注意重点大致如下:

  a、前后呼应

  故事的主构架是固定的,在剧情当中会出现分支的剧情,但是记住,分支剧情最后必须在主题上,否则会变成无法收尾。

  b、主次分明

  就是主题在分支架构出现后,逐渐被分支架构取代,分支架构变成主架构,这就是主题产生偏移,也是我们最担心的忌讳。

  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架构的主从系,才不至于编到最后反客为主。

  C、懂得割爱

  之前也提过,有时候我们会有太多的点子,巴不得全部都挤到一部作品上。

  其实,当我们的剧情已经相当扎实的时候,就不要再画蛇添足,这会让读者产生麻痹,或者编的难以阅读。

  太复杂的剧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

  毕竟,小说是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我们要符合的对象也是一般的读者。

  因此,有时候割爱是必须的,保留一些好的创意,做瑕疵长做的题材。

  制造高潮

  平淡的剧情未尝不是一种表现的形式,如果你能将故事说的很平淡,却撼动人心,那你的功力可就非比寻常了。平淡的手法其实也暗藏高潮,只是埋藏的很好不被看到罢了。对于创作的新人来说,高潮起伏的剧情会远比平淡的剧情容易处理多了。我们要先学会如何制造高潮,待经验丰富之后,再慢慢学着如何将高潮暗藏在剧情中。

  读者在阅读你的作品时,总是在期待着你制造的高潮。你精心的规划,漫长的经营,为的就是将剧情中最精彩的部分,深刻地表现出来,感动读者的心,让读者为你哭为你笑。但如果没有表现好,这个作品其实就算失败了。1、集中所有力量为了高潮:当剧情顺利的进展了,我们就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制造出剧情中的高潮。们应当集中所有的技巧,在关键的高潮点爆发出来,这样的剧情才会深入人心。

  所谓的技巧,如:时间的流动、节奏、吊胃口、创意、主线、人物、场景、伏笔等2、多不如好:剧情中的高潮不要放在架构上无关紧要的地方,其实也等同于不要偏离主线,这样的效果才能扎扎实实地呈现出来。3、出人意外:另外,高潮的表现方式,不要太过公式化。以往见过的各种表现方式是可以供作参考,但是最好我们能在多用点心思去变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与读者的斗智过程中,尽量能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才会让读者惊叹,总之,多想一点,就会有所不同。

当你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时 你会选择等待;当你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时 你会选择奔跑。 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