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佬人设楼衍生的碎碎念,非干货,思考记录



  接下来说,至今我自己做人设的“模式”。

  扒干货的咕也许不难发现,做人设模式很常见的几种里面,一种是人设→故事,另一种是故事→人设,分别说下对这两种的想法。

  ✭A.人设→故事。角色为主导,推演出角色在情境下会有的行为,行为又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说产生了何种改变,进而诱发下一个情境出现,重复许多次后形成故事。

  这种影响和改变是有不同层次的:

  最直观是会决定当下事件的走向,行为ABC对应事件结局ABC。

  其次是,对情境中涉及的人物产生影响(好比一些文中用来塑造令人心疼的反派人物的手法,没有天生的反派,小反派三观未定就见证了事件中的某个行为,埋个诱因,再给个能引发诱因的环境...再比方一些救赎文里主角情感起源的契机,一方因为另一方做了独属于他人设的行为而念念不忘...)

  行为影响的对象具有很广的“面”,不论主配角,也无关正反派。

  最后,这种影响和改变作用于角色自我。

  这个论调可能要基于我比较私人的一些看法。

  我们假设这么一个故事,刚听过白雪公主故事的小女孩可以选择要苹果种子还是一颗尚未知名的种子——

  ①如果公主没有吃下毒苹果,就不会陷入沉睡,王子不会来吻醒公主,故事就没有完美结局了。“苹果简直是王子公主走向HE的助攻呜呜呜”,她觉得苹果是好东西,选择了苹果。

  ②公主还好有王子救她,不然就要被坏巫婆的毒苹果害死了!!“苹果好可怕我才不碰它”,她这么觉得,选择没有名字的种子。

  ③公主还好有王子救她,不然就要被坏巫婆的毒苹果害死了!!“但是能怪苹果吗?好像不能,错的是巫婆呀”,她纠结之后选择了苹果,但是在苹果成熟送给隔壁公公婆婆的时候,总是先咬了一口,还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都在笑。

  三个小女孩是做了不同的选择,选择的深层是人设。

  ①浪漫主义对世界的关注点更多在美好的方向上,②自我保护强烈,在面对潜在危险时下意识选择规避,③比①②略有层次,愿意相信一部分美好,保留天真同时具有尚未完全开化的通透和判断。

  这些人设,在小女孩长大遭遇其他情境时,可能再次决定她们的行为。面对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浪子,最有可能飞蛾扑火的是①,②可能一扭脸就走了...那③呢?③指不定就把浪子拿下了(好了这段纯属我瞎说的

  评论2:我感觉你可能想复杂了

  人设和故事是相辅相成的,谁先谁后没有严格划分,甚至可以人设做完了写故事,写完发现人设不太对又改人设

  也可以故事写完做人设,做完发现故事不对改故事

  其实本质核心是一样的,就是不断的反转升华,制造读者新鲜感,而所谓的“活”其实就是限制框架下的最合理发挥,征服了读者的逻辑,得到了认可

  评论3:希望大佬能帮忙看一下我的理解有没有偏差。

  我个人认为,人物塑造不一定要入木三分(毕竟也没这个笔力),但一定要准。

  抠住了某个点,就一定要死死抓住。

  中途可以反转,但不能把前面的东西全部否认,不然,人设就会割裂。

  人性的确是复杂的,有些东西,本身就是相互矛盾,但是却出现在了一个人身上。

  这就是不和谐的地方。同时我也认为,这就是产生冲突,推动剧情的点。

  比如,你写一个温润的男主,从来没发过脾气,但在一个月内,突然人设大变,特别喜欢发脾气,把身边所有人都骂了一顿。单独看,这是两个人,也就是同人常说的ooc。

  可是,如果你在这里面加入了衔接点——男主母亲的遗物被人弄丢了,这件东西他视若珍宝。

  那是不是又好像能说服人了?

  你写一个非常理智的女主,做什么都是落落大方,但一看见男主就会红脸,炸毛。

  乍一看也是ooc,可是,这种表现,我们也可以把它归结于喜欢的表现。

  说了矛盾,那也有衍生的点。

  还是那个温柔的男主。这回他不发脾气了,他很温柔。

  那么,他是怎么温柔的呢?收养了一窝小猫咪,和女主的奶奶说话,教老人用手机没有一点不耐烦……这些都是温柔的衍生。

  是对周围人物的温柔。

  而对女主呢?——下雨天,谎称自己有带伞,将伞塞给女主,趁女主没反应过来,自己跑着回家算不算温柔?女主运动会摔倒,虽然女主拒绝了一下,可他还是直接将女主抱起,并绕开了女主伤口,将人送到了医务室,并切断了略有苗头的绯闻,不让女主有任何困扰,算不算细致入骨的温柔?(这里还能体现出男主的当机立断。)

  同样,以上事件详写,又可以推出别的点,比如女主因为男主的温柔,而无法确定男主只是对她好还是对所有人好,又有,男主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女主,并且,某些温柔,他只对她一人展示过,而当女主犹豫不决时,男主果断出手,最后抱得美人归。

  我认为这就是太太之前说的那种人设的写法,先设定某点,然后正面,反面,不断延伸,最后变成一个立体的形象。(想法只代表个人,如果有错误希望轻喷,只是我自己的理解qwq)

  我本人就是这样设置的,经常以人设来推动剧情发展,但是,苦恼的地方在于,开篇人设很单薄,剧情就无法展开,所以我开头剧情总是很赶读者,后期评论倒是还可以。这种要怎么办呀?

  答:对人设的理解没有问题。

  人设和剧情并不是割裂的,开篇人设单薄是常见现象,必须用一个恰当的冲突(或者说线头)吸引读者兴趣,同时进行第一轮人设塑造。

  所以很多作者都会卡开头,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并且恰当地呈现人物的几个特点并不容易。

  ✮回到“人设→故事”上,这种模式,作者对人设掌控度的要求应该是较高的,也就是大佬楼里有咕提到的“活”字,角色活在作者的想法里,或者换种讲法,我想也可以叫做——作者对不同角色都能有共情,自由切换视角,然后有能力把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表述出来。

  所以这种模式可能会不太适合什么样的咕?

  生活环境相对稳定或经历比较单一,不具有足够社交层面。这是没有足够多的样本体验而导致的。感知力相等的情况下,样本越多应该越有利于培养共情感。

  2.感知力有待补强的:包括性格较封闭、对现实有排斥、愿意去感知观察但不知道从从何下手。

  但这类其实不能完全盖棺定论,不妨先从电影书籍甚至歌词里去培养共情感,量多了就能归纳出来一个触动自己的点,记下来,分析触动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再逐渐尝试代入一些和自己性格有差异的角色,感受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情绪,继续做分析,这是个笨办法。

  以及,有看到说“现实里的人有什么好观察的”,这个我意见相反吧,现实里的人其实是很值得观察的,因为会特别容易观察到两面性和反差。有些令人憎恶,有些觉得是可爱的。比如,今天在地铁上遇到一个特别凶,看起来三十的姐姐,带耳机穿皮衣,靠在车门口,但下车的时候瞄到她带耳机是在看蜡笔小新...

  (只是有一句,如果观察到这个世界叫人失望的一面,不要太往心里去,因为还有更多美好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

  写的故事属于世界观庞大,角色多,剧情复杂的。单从各个人设推故事几乎不可能构建没有遗漏的世界框架。

  【看到上面几楼太太的回复啦,人设→故事,故事→人设都不是完全“正确”的方法,这两种模式只是设置的两种极端情况(因为发现确实有咕和咕是彼此不理解的思考过程比较碎,实在不好意思我太磨蹭TAT】

当你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时 你会选择等待;当你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时 你会选择奔跑。 越努力,越幸运。